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毕业论文
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第四、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第五、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第一: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第二: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第三: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2.2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经济是社会的命脉,是一个社会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的根本支柱,是一个链条,拉动着社会。它依托并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全球化,独立的社会群体才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荣,共同发展。无论是农业、工商服务业,它们的发展必须要符合一定的区位,符合当地的地理条件、经济的发展程度,才能起到对当地经济的推进作用,一个方面的过度、高速发展都将给社会造成隐患,旅游业也同样如此。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帮助。旅游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多样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培训掌握难度比较容易。因此,就能为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合理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跨国旅游的飞速发展对本国的外汇收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旅游业并不能作为当地政府的唯一支柱产业,无论是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
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保存和发扬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对本地文化的
6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毕业论文
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要对本地文化内质、纯粹性注意保护防止遭到破坏和退步;促进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由于旅游者来自于各种文化地域、旅游者素质高低不同,要防止破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和安定
3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实施策略
旅游业作为全球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年历史,但有这二十年间,中国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然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态环境恶化,不良思想泛滥,传统文化遗失,管理体制混乱,这些问题就像一扇紧闭的门,挡住了中国旅游业前进的步伐,而打开这扇门只有一把钥匙,那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
(1)、经营管理不善,开发利用不当,监督制约不利,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 。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的弱点,使得我国旅游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削弱了其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服务质量改善的能力,限制了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就等于人没有了生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致命的。而且,由于我国旅游企业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于低效率的粗放式经营。 (2)、发展观念落后,环保意识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观因素 长期以来无论是我国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还是旅游理论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即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开发的监督、规划与管理。加上某些经营者的短视和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了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过度利用。另外,由于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的差异,我国许多旅游者缺乏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资源被破坏。四川黄龙九寨沟风景区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造成九寨沟水量减少,使这里的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由于房地产开发,旅游区开发挤占水面到1987年仅剩下70.29万亩;著名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居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
7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毕业论文
水资源锐减一方面使生活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点消失。如有“泉城”美名的济南,由于70年代以来,该市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俱增,对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量日益减少,导致许多名泉干涸,并且使围绕这些名泉而修建的旅游设施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水资源锐减的同时,水污染也日趋严重。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旅游区废水不加净化和净化未达标准便排入景区水体,严重污染了水体资源。 具体实施:
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对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机动车尾气就是一大污染源,对于此,应采用安装净化器装置的方式,减少或消除有毒气体排放;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是另一个大的污染源,这可以限令其进行技术改造,做到排放的气体达到国家标准,而对于那些既不达标又不改造者,则令其搬迁或关闭。对于水体污染,控制污染源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排污企业,责令其进行整改,并收取治理费用和相应罚款,而对于那些拟建的有污染“嫌疑”的项目,要严加限制。
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景观,促进人类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对于拟建或在建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应坚决予以取缔;在新建旅游区应首先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做到净化,美化环境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严格控制在自然景区内建造人工景点,以保持风景区的自然性;还应通过限制售票量或设置路障等方式,把景区接待人数限制在容量之内,防止过多的游人进入对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破坏景区生态平衡;另外,可在景区内规划出重点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那些暂时无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开发与保护的区域应明令禁止开放。
8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毕业论文
4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和发展旅游业相对应政策
4.1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人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
虽然前景十分诱人,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有利也有弊。比如说,全国共有60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产品创新不足,小的旅行社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大旅行社又没有动力创新,最后,在缺乏产品创新的情况下,当前的旅游业市场竞争是单一的价格竞争,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恶性无序竞争,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行业利益的损失和消费者所应享受的服务质量下降。还有更多的社会弊端和隐患,具体如下:
(1)、引起物价上涨,损伤居民利益
在一般情况下,外来旅游者由于在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高于当地居民,因此他们能出高价购买行、游、住、吃、娱等无形服务产品和以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有形物质商品。在大量旅游者经常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引起旅游接待地的物价上涨,从而损伤当地居民利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要修建或扩充饭店等旅游设施,致使地皮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矛盾,因此,旅游接待地地皮价格的上涨也是件必然的事。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初办旅游业的地区修建饭店时,用地投资只占总投资的1%;而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修建饭店的用地投资很快就上涨到总投资的20%。而地价的上涨,又必然给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带来不利,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 (2)、破坏产业结构,危害经济发展
在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旅游从业所得到的个人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批农业劳动力纷纷抛弃农田改行从事旅游服务。这样,旅游业发展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一方面旅游产业大量需求农副产品的供给,而另一方面却是旅游产业致使田地荒芜和农副业产出能力的降低,再加
9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毕业论文
上旅游产业引起的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危害经济发展,殃及社会秩序。这种恶性互动问题如果出现在经济不够发达、旅游产业起步较迟的发展中国家,那么所造成的危害就会更甚。
(3)、干扰居民生活,诱发宾主矛盾
旅游社区的扩大和旅游设施的兴起,减少了旅游接待地原有的生产和生活场地。如:农牧民担心侵占了他们的农田和牧场;渔民们害怕污染了他们的渔场和河水;北美部分地区的居民曾抱怨旅游者杀死了他们的鹿,捕走了他们的鱼;而日本的部分农民也曾因修建机场破坏了他们的家园而与开发者们发生矛盾和纠纷。 (4)、改变社会结构,产生社会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营者通过旅游接待得到不少实惠,形成一个以旅游商为首且令人羡慕的社会群体。能否跻身于旅游业供职,成了区分身份高低贵贱的标准之一。而一些本应受到尊重的社会群体或个体,其尊严、声望和地位与旅游者的金钱比,已经降到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的层次。在家庭成员中,父母辛苦一个整月的工资收入抵不过儿女三天得到的小费。父母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形象由此崩溃。他们对儿女那老生常谈式的说教,不仅苍白无力,而且往往是加深代沟、激化家庭矛盾的直接原因。
(5)、歪曲民族文化,腐蚀社会意识
旅游产业的发展,既可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又能使民族文化受到歪曲和冲击。特别是在外来异质文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变了味,甚至逐渐在消失。比如,传统的节会庆典和当地的宗教仪式,其时间、地点、内容乃至节奏、次序本来都是约定俗成的,然而,为了吸引外来游人,它们随时随地都会被搬上“舞台”,其内容往往被压缩甚至被删改,并明显地加快了活动节奏,颠例了活动次序,久而久之,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失去了文化意义和应有价值。 (6)、污染自然环境,败坏社会风气
旅游产业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加,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各种旅游设施的过度兴建,不仅有“三废”污染的问题,而且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的布局;旅游者对名胜古迹的触摸攀爬和乱刻乱画,使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及其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旅游者的增多,大大地增加了接待地的垃圾处理量,加上一些旅游者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行为,致使当地垃圾成堆,蚊蝇成群,昔日那和谐宁静、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已荡然无存;特别是外来旅游者不适当地狩猎、采集、露营、野炊以及为了寻求刺激而对旅游资源的施暴行为,接待地居民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开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