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们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
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儿子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那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个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他混沌天真而又我行我素。他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只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以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样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脆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
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得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2分)
刻骨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句话,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3分)
A.“我”同客人的谈话时间太长,感到累了,孩子一发问,使“我”精神为之一振。 B.“我”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孩子一闯,使“我”更闹心。 C.“我”的心受到深深的触动,不禁回想起往日对孩子的殴打。 D.“我”和客人的谈话被孩子打断后,很生气。
3.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概述“妈妈”殴打责罚儿子的原因的两个句子。(2分)
4.第十三自然段中母亲不用工具打孩子的原因是什么?第十一自然段中写母亲每次打孩
子之后,都要自责,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母亲深深自责的语句,摘抄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被父母打过吗? 结合原文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对“打与不打都是爱”这句话
韵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十二、作文。(30分) 读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你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长春市重点小学 毕业考试模拟试卷精选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32分)
1.抄写汉字。要求:规范、端正、整洁。(3分)
帽 督 躯 博 延 寓
2.看拼音写词语。(4分)
xiōng nú qiáo cuì tün huàn jiǎo huá ( ) ( ) ( ) ( )
3.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均有一个是不正确的,请用“____”标出来。(3分) (1)女佣(yōng) 蝙(biün)蝠 解剖(püo) (2)马厩(jiù) 惭(cǎn)愧 两栖(q?) (3)骨髓(suǐ) 咀嚼(ju?) 友谊(yí)
4.根据拼音写汉字,组成词语。(3分) mù ( )捐 羡( ) züo ( )糕 ( )遇 bì 遮( ) 躲( )
5.“滓、稿、锤、扶、哺”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哺 扶 稿 锤 滓 B.哺 锤 扶 稿 滓 C.锤 哺 稿 扶 滓 D.哺 锤 稿 扶 滓 6.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血雨腥风 小心翼翼 沾沾自喜 慢山遍野
B.坚贞不屈 专心致至 浩浩荡荡 苦心孤诣 C.狂风呼啸 省吃简用 死而后己 尽心竭力 D.水泄不通 富丽堂皇 自食其果 无与伦比
7.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内。(2分) (1)溢美( ) 热情洋溢( ) A.充满而流出来 B.过分 (2)盈利( ) 车马盈门( )
A.充满 B.多出来;多余
8.李壮看书时,遇到了不懂的字要查字典,他想到四种方法去查找,请你告诉李壮哪
一种方法是错的?( )(2分)
A.按照音序查字法来查 B.按照数笔画方法来查 C.按照字的结构来查 D.按照部首查字法来查 9.下面句子中,是出自《论语》的一句是( )(2分) A.孰为汝多知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业精于勤,荒于嬉。
10.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纷纷飘落的树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B.她垂着头,瘫坐在椅子上,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C.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D.只见那些男同学手拉着手,这无数强有力的臂膀组成了一条铁链。 11.按照要求写句子。(3分)
(1)这些都是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可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含批评之意) 你可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含赞许之意) 1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则论语讲的内容是关于人的修养的,与学习
方法无关。 ( ) (2)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孩子争论的是关于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 ) (3)《落花生》一文的叙述顺序是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 )
(4)“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
样的‘傻子’。”这句话中的几个‘傻子’意思是相同的。 ( ) 得分 二、积累运用。(15分) 1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恍( )大( ) 鞠( )尽( ) 精雕( )( ) 魂( )魄( ) ( )老( )幼 功败( )( ) 1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9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4)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5)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6)《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赞扬小草生命力顽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泰山是五岳之首,当人们攀登到泰山山顶时,不禁会吟诵起杜甫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三、阅读。(共23分)
__________________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1ǚlǔ)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尽管我是个外囯人,可他们还是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议论)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约莫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暂(zǎn zàn)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呢?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 问题)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中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好漂亮耶”“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 简略)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呀!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每天享(xiáng xiǎng)受到的一点一滴的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5.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2分)
16.用“____”画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和正确的读音。(6分) 1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1)落落大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惑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三个黑人小孩的哪些表现引起了作者的好奇与疑惑?请用文中相关内容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感恩”一词在作者心中原来的理解仅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在美国的一次偶遇让作者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了《感恩》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一定会感受到“感恩”不但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而且是具体的行动。请你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体验,仿照文中孩子们写“感谢信”的形式和内容,再写两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四、作文。(30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习作。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能够使人插上理想的翅膀。在我们的六年学习生涯中,我们一直与书籍相伴,请你以我和书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2.这是几幅浸画,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漫画内容创编一个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想象要大胆,有创意;
(3)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具体; (4)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天津市重点小学 毕业考试模拟试卷精选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