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 1.2.1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教案2 沪教

2025-11-19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第一框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和主要特征,体会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能够根据提供的图像及文字资料分析推导出有关我国发展道路的科学结论。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课堂展示、讨论交流等自主性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注热情,认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紧迫性以及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使命感。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的有关信息;上网查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等热门词汇的含义;搜集“英国工业化进程”和“上海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有关资料。

2、师生合作,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时政新闻发布:介绍近日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的概况,从本届博览会的主题引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话题。

【学生多媒体演示】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见【附件1】)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板书)

教师: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

- 1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我国为什么要选择工业化道路呢?

【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5页栏目,并思考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有哪些不同? 经济落后地区 农民生产小麦 经济发达地区 农民生产小麦 面粉厂加 工成面粉 自己磨 成面粉 食品厂加 工成食品 自己加 工成馒头 去超市 买食品吃

供自己 消费

提问:你能从图示中得到哪些信息?两种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交流】:(略)

教师总结:两种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生产规模、从业人数等方面均有差别,这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与为日益扩大的市场而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工业经济)的区别,优劣十分明显。

纵观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大多是实现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1、工业化的含义及其发展进程

① 工业化 :一般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现状:(图表显示)

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工业化的国际标准 中国目前状况 ② 工业化的进程:

【学生多媒体演示】英国的工业化历程(见【附件2】) 【学生思考】: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 2 -

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小于20% 50%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大于60% 38% 小于15% 15%

教师归纳: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存在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如果中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其能源消耗是整个世界无法承受的;我国不应该重蹈西方国家工业化“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我们应该选择既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播放录像片】:“蒙牛”集团迅速崛起(见【附件3】)

教师:为什么“蒙牛”集团能够迅速崛起?其成功的妙诀有哪些? 指导学生结合录像资料和教材内容,分析归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并展示板书

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对每个特征作简要解释,或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每个特征的具体内涵。 这实质上是党和政府确定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

【知识拓展】你能结合学过的世界历史“关于产业革命”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题吗?说说看四次产业革命分别以何种科学技术成果为标志?

填充图表:世界四次产业革命(参见【附件4】) 时 间 科技成果标志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 互联网广泛应用 人类所处时代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第一次 18世纪70年代--19世纪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9世纪后半期 20世纪40年代开始 20世纪90年代开始 师: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深度,正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及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把握信息化这个时代特征。我们再来分析

- 3 -

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通过信息产业后来居上,迅速实现工业化

【多媒体演示】:瑞典迅速崛起的启示(见【附件5】) 瑞典迅速崛起的奥秘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信息技术、无线通讯产业被认为是瑞典经济的特别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据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牢牢把握信息化建设这个核心。

3、信息化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①、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发展过程。

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

【议一议】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怎样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总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使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起到倍增的作用和催化的力量;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以工业化的物质技术成果为基础,使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发展。

【案例展示】:森达在国内制鞋业首家实施了企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见【附件6】)

结论:实现工业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我们要走的是一条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

展示板书:

- 4 -

4、“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信息化和工业化联动和互相促进,才能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完成课本34页“操作平台”】在上海,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你能举出这方面的实例吗?

【学生活动】列举信息化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例证

教师总结:上海提出建设“数字城市”、“数码城市”、“信息港”的口号。显然,在上海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产生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是完全可能的。

【多媒体演示】上海信息港的建成——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水平(见【附件7】) 师:申办、筹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是上海的又一次发展机遇,“数字世博”将助推上海的信息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即兴演讲】 “我与上海‘数字世博’”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布置作业】(1)我们学校提出构建“数字化校园”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并上传到校园网BBS交流平台

(2)搜集有关“上海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资料,体会信息化发展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思考我能为2010年的上海“数字世博”做些什么。

2.对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思维,参与师生互动给予及时表扬,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以及课堂交流发言进行客观评价,评定等第,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记录。

五、教学资料附录

【附件1】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中国唯一的以高新技术装备为交易、展示主体的国家级大型工业博览会。每年11月份在上海举办。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2005年11月4日至9日举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主题,突出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改造传统工业。充分发挥产品交易、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三位一体”的交易功能,使“上海工博会”成为

- 5 -


高一政治上册 1.2.1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教案2 沪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江都市河道管理办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