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错)
5、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错)
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对)
7、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对)
8、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单独制定并公布。(错) 9、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对)
10、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错)
11、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对)
12、各地兽医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错)
13、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对)
14、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只要没病,货主就不需要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错)
15、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对)
16、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对)
17、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赔偿。(错) 1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屠宰未经检疫、染疫或者病死的动物。(错)
第二部分:动物检疫管理部分
第三部分:动物检疫技术部分
一、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肝脏呈扁平状,暗褐色,猪的肝脏分___叶,胆囊位于____(D)
A .4,左内叶脏面 B.2,右内叶脏面 C.2,左内叶膈面 D. 4,右内叶脏面
2、位于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脏器的较大坏死灶不易完全吸收,当坏死灶与健康组织分离,脱落,形成缺损。皮肤、黏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称为____,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____。(A)
A糜烂,溃疡 B溃疡,糜烂 C瘢痕,坏疽 D坏疽,瘢痕 3、当坏死灶范围较大,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腐离脱落,而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的过程称为机化。如果坏死组织不能被完全机化,则可以由周围新生的肉芽组织将坏死组织包裹起来,称为____。(C)
A窦道 B瘘管 C包囊形成 D增生
4、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____。(B)
A主动性充血 B淤血 C动脉性充血 D出血
5、渗出性出血的病理变化常见有点状出血、斑状出血、出血性浸润几种。____多呈针尖大至高粱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常见于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A)
A点状出血 B斑状出血 C出血性浸润
6、发生于黏膜的急性渗出性炎症称为____。(B) A 浆液性炎 B卡他性炎 C 纤维素性炎 D化脓性炎
7、直线指的是____。(C)
A心叶 B 膈叶 C 尖叶 D 中间叶 8、猪的下颌淋巴结位于____。(B)
A.颈部上三分之一处颈静脉上侧 B.下颌间隙内下颌弓内侧1-1.5 厘米处皮下
C.下颌弓外侧皮下 D.腮腺内侧
二、多选题
1、下面关于猪脾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BCD)
A.呈细长的带状,暗红色,质地松软 B.脾实质由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组成
C.发生猪瘟时可见脾出血性梗死 D.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和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
2、牛胃分为几个部分?____(ABDE)
A .瘤胃 B.网胃 C. 肌胃 D.皱胃 E. 瓣胃 3、下面关于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ACD)
A.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B. 被感染的机体一般无特异性反应 C.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D. 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____(ABD) A. 病原微生物 B. 易感动物 C. 媒介动物 D. 传播途径 5、败血症的共同病例变化有____(ABC) A. 尸僵不全,血凝不良,全身小点状出血 B. 黄疸
C. 皮下胶样浸润
D. 急性脾肿和实质器官变性,淋巴结正常 6、下面可引发食源性感染的有____(ABD) A. 炭疽、结核
B. 囊尾蚴、旋毛虫 C. 蓝耳病、禽流感 D. 弓形虫、肉孢子虫 三、判断题
1、坏死组织由于水分减少和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干燥无光泽的凝固状,故称凝固状坏死。肉眼观察凝固性坏死组织肿胀,质地坚实干燥而无光泽,坏死区界限清晰,呈灰白或黄白色,周围常有暗红色的充血和出血。常见的形式有贫血性梗死、干酪样坏死和腊样坏死。(对)
2、大多数内脏器官属于管状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这些管状器官都有管腔,构成管壁的最内层称为浆膜;管状器官的最外层则称为黏膜或外膜。(错)
3、严重钙化时,钙化组织表现为白色石灰样的坚硬颗粒或团块,触之有砂粒感,刀切时发出磨砂声,甚至不易切开。(对)
4、当淤血发生在可视黏膜或无毛或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暗红或紫红色,此种变化称为发绀。(错)
5、渗出性出血是指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多见于猪瘟、猪丹毒等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对)
6、破裂性出血时,较多量血液流入组织间隙,形成局限性血液团块,称为积血;血液流入体腔内,称为血肿,此时可见腔内蓄积有血液或血凝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