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 一、课堂教学——反思的重点
课堂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复杂系统。老教师在课堂上较多注意教学艺术风格、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新教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课堂管理方面。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的分析。
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是教师反思的重点。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 达成高度 准确的定位
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教案的好坏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条件。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对过去的教案和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和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不能照搬照抄现成教案。课余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学生作业和练习的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对作业布置和设计的科学性作出判断,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高度准确的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等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对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要倾注关切和热情,这是反思的基点。例如谌雪姣老师的课前听写及课后的作业布置、庞莉老师的堂上迁移练习,两位老师可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反思自己所做的设计是否科学。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关键词:增进 把握 提高 提升
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反思典范,让自身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等。
在观摩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的过程中,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师一起边看,边评,边议,面对面地相互切磋,交流
1
研讨,反复研究他人与自己的成功与失误,在讨论甚至争议的过程中,会迫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教师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可以增进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提升反思能力。所以学习观摩是教师直接吸取他人成功经验的过程,是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内化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行为的过程,是教学反思的基本生长点。在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常常惊讶于有些老师评课时妙语连珠,发现问题时一针见血,这些老师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得益于他们经常听课或时常学习案例评析。由此我想到,李靖静老师在答辩时引用语文大师窦桂梅所说的有关整体与局部的巧妙比喻,她的这段描述使得她的答辩多了文化的气息。当时韦校长和黄副校长发出会心的微笑,我猜他们一定在想:多学习,让老师们站得更高。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关键词:反思自我 反思教学过程
对话是真理的明朗和思想本身的实现过程。在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反思需要对话、反思离不开对话。其实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与历史对话、与事实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对话不是单向的传输与接受,而是相互推动的一种互惠、互赠的交流活动。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智慧,教师也是从学生那里得到回报,双方均以自己的行为促成对方完成教与学的创造性活动,在这样一个对话情境中,教师不断在对话中反思自我,反思教学过程,学生在对话中得到成长,两者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关键词:自我否定 自我超越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它既是一种自我否定,也
2
是一种自我超越。否定自我并非易事,这意味着对我们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传统习惯进行挑战。
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甚至敌对的空间去洗心革面。要使反思有成效,教师必须跳出通常习惯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立足点,站在自己之外,以陌生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二、纵观整节课,我们要反思什么呢?课后反思“七要” ★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这七个方面是从全面考虑。我们上完一节课及时反思,思什么呢?
1、思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可以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
2、思自己的行为
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思考的注意力由外显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到教育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教学目的、教育教学理念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从多角度出发进行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具有独创性
3
的,恰当的解决方案,并在情境变化时及时调整和改进原有的决策和行为。
3、思成功之处
我们在教学反思时要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我在哪个环节处理得比较好?课堂上生成哪些精彩的地方?教学过程中有哪些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媒体教学的运用;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4、思教学不足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练习的效果等方面,还有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课上讨论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
5、思改进措施
“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再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