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意,后门则是告诫后世家人注重耕读。?振青园?为中西式结构,石大门时中式,和村中其他大门格调相同。上方排楼则为洋式。?青?则为充满生气,包括国家与家庭。?兰陵别墅?则和建筑格局有关,题字之家是一户独院。在村的对面西边,中间隔溪而望。
五宝田古村所题字中有三个兰陵名称。那么?兰陵?是什么?《肖氏族谱》有?兰陵郡考?一篇对?兰陵?作了说明。结合肖氏家族历史和兰陵源头,笔者对五宝田之题字中?兰陵?之意作些探讨。首先?兰陵?是一个古地名,今山东、江苏淮河一带。古代曾设郡于此,称兰陵郡。有东兰陵、南兰陵之分。肖氏族人以兰陵为家族标志,是肖氏家族中有名望的人居住出生于兰陵。肖氏族人历史上名人辈出。肖氏姓氏从公元前六百八十一年东周里王元年宋恒公元年起。但肖氏族人最崇拜的是肖何。在其族谱文中多次提到?我族之源,本自何公繁衍相传及至定基……?
《兰陵郡考》首语云:吾族为汉相国何公之后,系郡兰陵……
肖何帮刘邦定天下,功推第一,官居相同,武封酂侯,被肖氏族人视为偶像。肖何后代亦累出名人官宦,都曾出生或作官兰陵。肖何之孙肖彪,光容公,封任山东谏议大夫。肖绍,收封御史中丞,复迁东海兰陵。肖绍后裔肖整,晋代淮南人,居南兰陵武进。肖整次子承运,官居宫廷总管,出生南兰陵。建国南齐的肖道成,出生闽南兰陵。主人题字?兰陵?,明显怀有崇仰先辈,以先辈望人为楷模,振兴延续先祖荣耀之意。
?三余余三?题写于耕读所后门,即西大门,字体一米见方,笔体有力,用青花碗瓷堆成。
三余余三含义深刻,家训意味浓厚,为?三余?、?余三?两层,但总体体现主人耕读人本观念。?三余?源于《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晋陶潜《渊明集六》:?余常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指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有成语?三余读书?。?余三?是就主人把读书耕田看做两件大事联系起来。从农耕方面出发,意思即三年之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之耕而余三年之食,以备饥荒。五宝田地主人家广臵田地。田赋收入是其重要经济来源,这和他们的农耕思想不无关系,当然是当时村子的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传统经营思想是分不开的。所
6
以整个?三余余三?题字是教育勉励后人要珍惜光阴读书,注重农耕,以保丰足。
六、 绝妙的玉竹石村
五宝田古村的建筑最大最凸显的品牌价值是它的玉竹石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成其为国内罕见的玉竹石材。
村内的高门大院的大门框架、台阶、天井、廊坊、水缸、柱垫、马槽、狗槽、排子沟、狗洞、猫眼、巷道进村百米之的外道、房屋走廊、桥梁、碑体、土地屋都是清一色的玉竹石。19座石大门、56条巷道、三条进村外道、一座石拱桥。大门石柱高约2米,厚25厘米,宽1.27米,门前石级6—10级不等,铺石长2.5米,厚50厘米,宽1.35米,这些石材都是整理块,没有拼凑的,所用石柱石板都以过打磨平整,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月形,刻有吉祥动物花草图案,直线、三角形、波纹形纹路。石板有一尺见方的,一米见方的,二米见方的,有三块石板一天井的说法。足见其石板块大,据传,有一块长2.8米、宽1.4米的玉竹石,从上游三公里处运来,三十多人抬了两天,加上工匠初加工,其花费近5千余银元,村内象这种石板几十块,足见其造价之大,没有雄厚的财力是办不到的。其名玉竹石,是石头一种,以其石中隐现有竹影纹理而得名。石质清润如玉,可撕成块状,打制加工成柱、成板,打制后光滑平整,可雕刻精美图案,美观坚固,历经千年不变色、不蚀,是上乘的建筑材料,村民大量使用玉竹石铺路、制石碑、修拱桥。大规模、高规格的使用玉竹石,使五宝田成为名副其实的玉竹石村,为古村增添了一分价值、亮丽。
七、 耕读所。
耕读所位于村西,和大院隔溪相望,四面田畴相拥,由三栋大木房,一个天井组成,三合院式,外有风火墙,耕读所是五宝田古村落保存得最完整,建筑面积最宽的古建筑群,形成于清未,是请宝庆能工巧匠用了17年修建而成,主人肖昌秀小名大屁股,家产田亩2千亩。石大门三座,天井长17米,宽7米,一百多平方米,走廊两侧16.4米,正面18米。总建筑面积一千余平方米。主楼为宝凤楼,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圆形拱门,花窗84扇,石雕64个。石柱势24个,八面雕花,风火墙班雀尾26个,房子三栋上下共24间,西大门为玉竹石大门,高大雄壮,门上为开阔或八字扇形照壁,正中题字?三余余三?,左右两边棱上有对联?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对联出自一塾名师之手,字体优美,两边照面上题有诗文。右边为:多时乘兴板桥东,戳燕风凤未笔势雄。
7
不管春来与春去,常常落在杏花中。左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摘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房子修造格式体现耕读理念,房子上层是供读书的地方,下层有仓库,放农具,关牛羊,放柴禾。房后为操场,供学生习武之用。五宝田历有尊师重教之传统,喜习字古训家风渊远流长。
八、 历史与兴盛。
从肖氏族谱祥查,五宝田肖姓人从清初已入迁五宝田,兴盛于清中、清末,兴盛有几个特点:一是在清中至末期一段时间。二是户数多,且为家族式,有著名的八大家族之说,即实为二兄弟,肖龙选、肖龙玉二兄弟各四个儿子,分家后各自成业。三是家产相近,从房屋建造来看,其风格相同,规模相近,显然也有互相攀比这谦。五宝田地处深山封闭之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商贾难通,如此家产财富从何而来,从风水来看,五宝田四面青山环抱,东南青龙白虎,西北对猴鲶鱼,都是宝贵圣灵之物,村后龙肪山雄壮,来势雄而远,网形山把鱼网住,不至外流,大有聚财之象。所以整个村子如一个聚宝盆,兆示财富积累。村中通向村外的大门道路,都不直通溪边成放水路,而是折向溪之上向成进水财路,说明村人当初修建房屋道路风水观念浓厚。从财富资源和交通状况看,虽没有公路,但有一条溪通大蒲溪,大蒲溪十几里外是沅江,大量的木材可以从溪里漂运沅江,再于水路运至常德成钱。还有村中最先富起来的肖四遥后代曾留下买掉店面的文契。在户人家极有可能经营商店。经商一可迅速积累财富,二来可阔视眼,灵通信息,他们的房屋建筑样式就有大眼光,引进外地建筑人才和风格的因素。林木、田庄、经商祖辈积流,使财富不断充实,到于家族群体现旬,一则是家庭优势,二是风气。关于清中期发展兴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肖四遥家留下的最早买进田庄的文契,嘉庆25年,公元1796年,这时该家已修建有房屋石大门。
九、 保存完好。
五宝田古村落建筑群,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无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原因有多方因素,独特天然的地势条件。村子依山而建,东高西低,村前有溪,雨水顺地势而下,流入溪中及时流走,加上村中修有地下排水沟,排水沟又以石板拱起,光滑排水畅通,这样使村子不积水。二是良好的防火保护,房子四周修有高而厚实的风火墙,起到防风、防雨水作用,使房子不受风雨浸蚀,干燥不易变形腐化。修房子用的都是自然生成的辰杉,材质坚硬耐用,防腐上除了
8
防火防风外,还用桐油油漆。桐油细密,渗透性好,不深于水,抵风化水分性好,不易变质, 是上好的防腐材料,曾远销国内外。当地盛产桐油,房主每年用桐油油上一次,多次积累,使房子风雨不蚀,外观油光锃亮,古色古香。防匪,就是防备威慑土匪进村抢物放火挖墙寻宝,毁坏房屋墙体。五宝田多财主,自然会招惹土匪。因村子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村子内道有四条出口,巷道纵横交错盘跎,易进难出,所以小股土匪根本不敢进村。高大的围墙无法翻越。更主要的是村中联合起来组织有100余人的民团,有100来支长短枪。围墙有枪眼,可以观摩射击,屋后百米处曾修有雕堡,备有石料。民团团长肖洪亮,参谋长肖守谦,这曾是一支有组织、枪支齐、火力大、凝聚力强的队伍。又有很好的防御物依托,一般土匪慑于其威而敬而远之。大土匪张玉琳曾到过一次,民团全体出动防守各个道口,村后龙脉山上架了三挺机枪,土匪一进村,一个民团员藏在一个巷道水井内对着一个土匪就是一枪,打死一个土匪,另一个土匪见打死了一个土匪,知道村中有枪,怕中埋伏,很快退出,村子免遭抢劫损毁之灾。
十、 人杰 肖洪斌 书法 民国 肖守斌 书法 民国 肖典明 书法 当代
肖守训 抗战时期地下党员,中国共产党辰溪县龙头庵 第一支部要员,湘西纵队第五大队长,就读过湖南大学,著有《黎明前的战斗》一书,永和乡秀才。
肖洪量 (1912-1950)字湘潮
洪量23岁从沅陵联立八中初中毕业后,考入长沙育群中学读高中,因无力支付学费,中途缀学。民国26年(1937)来县城入赘杨柳湾杨家,先后任小学老师校长,永和乡长,楚屏中学总务主任等职。期间,曾从事煤炭、石灰长途贩运,结识中共地下党员陈策,思想开始倾向革命。
民国35年(1946)中共地下党员米庆轩等异党嫌疑份子被捕入狱,洪量常去探狱,并以五十桶桐油保款,保释米等出狱。
民国三十八年初,肖洪量加入中国共产党,征得陈策同意,打入土匪石云湘部,?三五?匪变后,在张玉琳部任独立第四团团长。三月中旬,独四团在龙头庵组建。五月,独四、五团奉命调潭弯点编,张玉琳以人员不足为由,将四团编
9
为第三支队三大队,肖洪量任大队长,米庆轩任副大队长,肖洪量严明军纪,军民关系密切,为群众所称赞。当时部队给养缺乏,他变卖家产,充当粮饷。6月下旬,部队驻防泸溪合水村,供给十分困难,多次请求调防不准,他敢担风险,将部队带回辰溪,张玉琳以擅离职防为由,撤销其大队长职务,肖离职后,隐蔽在县城,继续指挥部队。7月28日晚,接陈策指示,将部队开赴龙头庵会师,组建湘西纵队。8月5日,在罗子山反围剿战斗中,他率部阻击敌人,完成战略转移。
辰溪解放后,湘西纵队回师县城,肖洪量任供给部长,除保障湘西纵队军需供给外,还协助办理向大西南挺进的刘邓大军支前工作。
12月底,肖被任命为会同坪村煤矿军事代表,1950年4月,肖从沅陵开会回会同,途径黔阳沙湾兰冲村时,遭土匪伏击,遇难身亡。
肖守谦 抗战时期地下党员,中共辰溪龙头庵第一支部委员,湘西纵队五大队长,村民武装团参谋长。
肖守训 永和乡秀才,毕业于民国湖南大学,湘西纵队第三大队教导员,著有《黎明前的战斗》
肖守资 湘西纵队营长,教过书,任过校长,辰溪县政协委员,著有《辰溪七姓瑶》一书。
肖守直 担任过吉首市检察院检察长。
肖守瑶 肖洪量之子,担任过吉首市丈县武装部长。
肖湘伟 大学毕业,先后在沈阳、怀化、黔阳师范任讲师教授。 肖志良 曾任怀化行署专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