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2025-10-01

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材简说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知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应该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一、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二、算法多样化;三、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总体目标预设

1、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能力。

1

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学情分析与策略建议

学生已具备了在新的情境中通过点数和接着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10加几”的计算方法,但不具有要求的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要从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入手,逐步过渡,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凑十”的过程,为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9加几的计算提供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具有口算9加几的生活经验,对“凑十法”有所感知,但对利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过程还比较陌生。这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摆、说、合作交流掌握9加几得10这一关键,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不进位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习题后,运用“凑十法”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就没有多大的困难了。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思索和教学:

1、教师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探索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掌握计算方法,不要流于形式。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关系,由算法多样化向算法最优化过渡。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认真思考、摸索总结。

3、加强口算练习,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些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部分知识很重要,而口算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坚持天天练。

4、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于教学中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教师一定要保留、发扬,而不是全部舍弃,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体现自己的教学特点。

2

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1课时 9加几的口算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第96、97页的情景图)、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10个小方格,在9个小方格上画有小圆圈)。 学生准备:小正方形学具4个。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练习。

8-1= 6-1= 4-1= 9-1= 7-1= 10+3= 10+6= 10+7= 10+8=9+( )=

2、课件出示声音:“加油!加油!”同学们,星星小学在开冬季运动会,我们去加油,好吗?(课件展示画面)

有几个同学想得真周到,为大家买来了饮料。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数一数。

①在画面左下角课件出示饮料盒(不出示解决方法),提问:数一数,有多少盒饮料?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同学们有这么多方法得出饮料的盒数,真不错。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96页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数的。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摆一摆。巡视,辅导,检测学生摆放情况,及时评点。 3、说一说。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抽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4、课件出示声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1)明白问题和条件。

要求“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必须知道什么?

3

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哦,他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一共是16人。这个学生是分成两部分数的,再合在一起,一共也是16人。这几个学生是记住了踢毽的有9人,再接着数跳远的,还是16人。还可以相反,先记住跳远的一共有7人,再接着数踢毽的,同样是16人。

这组的小朋友真聪明,他们用了一个好办法,仍然是16人。 板书:9+7=16。 (3)强化“凑十法”。

你们认为,这些方法中,哪种最简便?(把9个凑成10个,再用10个加上剩下的6个)

5、课件出示声音:你还能提数学问题吗?

(1)同学们很能干。刚才解决了两位小朋友提出的数学问题。他们能提出数学问题,我们能吗?请认真观察教材第96、97页的画面,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注意,老师给出一个数据“踢毽的有9人”。

(2)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3)老师如果不给出数据“踢毽的有9人”,你们还可以提出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是吗?那么,大家可以课后互相问一问。

三、独立练习,强化巩固。 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3、4题。

第2课时 9加几(一)

教学目标:

1、能用学具摆出9加几的“凑十”过程,会计算9加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凑十”的方法,理解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3、摆、说、想相结合,手、口、脑并用,注重方法和过程的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4

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材第98页例2和“做一做”中的实物图。 学生准备:9根红色小棒、3根绿色小棒、9朵黄花、7朵红花、绒线等。 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准备练习。

2+3= 8+1= 5+5= 9-2= 10+3= 10+2= 10+5= 10-1= 10-2= 2、谈话引入。

计算9加几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凑十”的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加几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自学。

(1)提示:有多少根红色小棒?有多少根绿色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小黑板出示自学提问)

(2)仿照教材上的第一幅图,你能拿出小棒来摆一摆吗?你是怎样摆的?

(3)请学生回忆摆小棒的过程,补充教材上的空白。 2、指导学生自学。

(1)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自学教材第98页上的第二幅图。 (2)点评。 (3)补充书上空白。

(4)想一想:图中把7分成了几和几?为什么?

3、小结;我们学的9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般是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9和1凑成10,10加几得十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测评。

1、教材第98页上的“做一做”第1~3题。

让学生圈一圈,把9个菠萝和1个菠萝圈在一起凑成10个菠萝,然后算出得数。后面各图处理方式类似。第3题,口算后,抽题说出口算过程。

5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