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置测绘说明书(3)

2025-07-21

8. 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常见问题及原因

热塑性塑料注射型塑件缺陷及分析 缺陷表现 设备因素 注塑条件 制品缺料 温度因素 模具原因 模具原因 产生原因 料斗缺料,堵塞,料搭桥,塑化容量大小 解决办法 检查加料系统;减小填充纤维、回收料重新设置预塑量,或调整预塑压力 注射压力太低 调高注射压力 注射时间太短 增加注射时间 注射速度太慢 调快注射速率 提高料温提高 料温 喷嘴温度提高模温 喷嘴温度 检查加热系统和温控系统,使其正常工模温 作 流道太小 浇口太小,位置不合理 改进设计 排气不足 型腔和型芯未闭紧或偏移 模板不平或变形 改进设计或重新有针对性的修正 排气孔太大 制品投影面积超过了最大注射面积 换大一点的注射机 注射机模板不平行,安装调节机修工调整 不正确 重新安装调整模具 模具安装不正确 锁模力太低 注射压力太大 重新予以调整,不能全部一次调整只能注射时间太长 是有针对性地试着调整 注射速率太快 加料量太大 料简温度太高于 喷嘴温度太高 针对性地适当调低 模具温度太高 物料含水量超标 严格控制成型前物料干燥温度、干燥时物料含挥发物 间,使其含水率达到注射成型工艺要求 注射量不足 注射压力小 针对性地适当调整 注射时间不够 注射速度不够 注塑条件 产品飞边溢料 注塑条件 温度因素 物料问题 制品出现凹痕和气孔 注射条件 温度原因 制品出现凹痕和气孔 物料太热造成过量收缩 物料太冷造成充料压实不足 适当调整料筒加热温度 模温太高模壁处料不能很快适当调整模具温度 固化 模温太低造成充模不足 模具原因 设备问题 冷却问题 温度原因 注射问题 主流道或分流道或浇口太小 适当增大 喷嘴孔太小 改大 排气不畅 改进排孔或槽 塑化量不够 制品在模内冷却时间过长 增加塑化量 缩短模具冷却时间 将制品置水中冷却 料筒或喷嘴或模温太低 适当调高温度 塑料熔体温度不均 适当延长塑化时间 注射压力太低或注射速度太慢 调整 产品接痕(拼缝线) 模具原因 拼缝处或部件排气不良 浇口小或分流道小或主流道找准部位解决 进口小 可分别适当增大 浇口离缝线处太远 可增加辅助浇口 制品壁厚太薄或拼缝处壁厚适量加大壁厚 太薄 塑化量太小 增加预塑量 料筒中压力损失太大 增大注射压力 料筒或喷嘴或模温太低 物料易降解 注射压力低 注射时间短 螺杆转速太高 适当调高 降低料筒和喷嘴温度 增加注射压力 延长注射时间 降低螺杆转速 设备问题 注射问题 制品发脆 模具原因 制品壁厚太薄 改变设计增大壁厚、增加加强筋、圆内浇口或分流道太小 角适当加大 物料问题 物料含水分多 含挥发物 料中回收次数太多 物料污染或物料强度低 物料被污染 物料含水分、挥发物多 物料降解或着色剂、添加剂分解 设备不干净 干燥不干净 加热装置损坏 温度控制系统失灵 料筒或喷嘴温度太高 干燥到位 干燥预热减小挥发物 减小回收料的掺入量 掉换物料 更换物料 干燥预热降低含水量,减少挥发物 适当降低料筒、喷嘴温度,降低预塑剪切力 清扫加料系统;清洗注射系统 清扫干燥设备 更换 检查、修复、调试或更换 降低料筒或喷嘴温度 物料问题 设备问题 塑料变色 温度原因 注塑问题 模具问题 注射压力,螺杆转速太高 适当降低 背压太大 调低背压 注射时间或注射周期太长 可适当缩短 排气不畅 浇口、喷嘴、主分流道尺寸不改进排渠道或增设排气孔、糟 合适 加大浇口、喷嘴、主流道皮分流道尺寸 模内有油类润滑剂脱模剂过去除模内污染,减少脱模剂喷涂量 量 7.模具绘制相关说明

拆装好测量工作完成后根据要求测量记录结果手工绘制模具的装配图好主要非标模具零件图(不少于5个模具零件)

总结

经过接近二个星期的努力,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可能此课程设计尚存在不足之处,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工作,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课程设计是检验我们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检阅。

这次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加工中。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巩固且扩充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了塑料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知道如何运用相关资料、书籍与手册、图表等来查阅设计中所需的相关数据和内容。且学会了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塑料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培养和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此次模具拆装实验,使我们充分接触了模具拆装的基本步骤、方法,以及拆装模具的用途和工作原理,模具各组成部件的主要功能装配关系,不仅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当中,更加充分锻炼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间,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和老师们的解答,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此次工磨具拆装实验是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对理论教学的最好补充。

课程设计不仅是老师对我的学习所进行的一次测试,也是我对自身的一次检查,是我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复习,也是今后走向社会在工程设计中的一次实践与经验。通过这次设计,让我发现了自身知识的缺乏和不足,从而更好更彻底地认识、规划、完善自己,去适应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全勤,王文干编著,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机械设计手册(第2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塑料模具设计手册(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 夏巨椹主编,中国模具工程大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机械装置测绘说明书(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五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