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习题

2025-07-27

第一章

(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答: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剪裁,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简述嵌入式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

答:历程:简单操作系统阶段, 实时操作系统阶段, 面向Internet阶段。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SCM(单片微型计算机)阶段,第二阶段是MCU(微控制器)阶段,第三阶段是SoC阶段,第四阶段是以Internet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 (3)简述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答:低成本、高实时性、采用嵌入式系统或实时系统、高可靠性、低功耗、环境适应性好、占用系统资源少、ROM程序存储、多处理器体系结构、特定工具和方法开发、软件固化。 (4)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答:1单个微处理器、2不带计时功能的微处理器装置、3带计时器功能的组件、4在制造或控制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 (5)基本构成:

答: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应用程序。 (6)嵌入式的应用:

答:工业、交通、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系统、pos网络及电子商务、环境工程与自然、机器人。 (7)嵌入式的发展趋势:

答:1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2运行速度快、开发周期短 3强大的扩展功能和网络运输功能。 (8)学习嵌入式系统技术的目的:

答;

第二章

1请描述单片机系统和嵌入式处理器系统在开发流程上的异同

各自复杂程度不同,具体设计过程略有不同。单片机系统主要用于实现相对简单的控制,系统核心集成在一块芯片—单片机上,再在外围加入接口电路即可。软件部分不需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支持,只需采用汇编语言编写针对特定应用的程序即可。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本开发流程:1用户需求、2选择微处理器及硬件平台、3选择操作系统、4基于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5测试应用程序、6整个系统测试、7结束。 2 请描述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及其缺点

经过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系统划分为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两个独立部分,随后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分别对两部分进行设计,调试和测试,最后软硬件集成并对集成的系统进行测试。 缺点:1设计方法缺乏统一的软硬件协同表示方法;

2设计周期很长; 3硬件设计有一定盲目性; 4难以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

3请描述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基本过程,他与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有何不同? 系统描述,软硬件划分,协同综合,协同仿真与验证,最后系统集成;

与传统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相比,软硬件协同设计强调软件与硬件设计的并行性与相互反馈,提高了设计抽象的层次,拓展了设计覆盖范围,同时还强调利用现有资源,即重用构件和IP核,缩短系统卡发周期,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性能,保证系统开发质量。 4请描述嵌入式软件的测试技术

嵌入式软件的测试主要分模块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硬件/软件集成测试4个阶段精心。1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主要检查程序内部设计,根据源代码组织结构查找软件缺陷。黑盒测试根据软件用途

和外部特征查找缺陷

2目标环境产生和宿主环境测试

在宿主环境中,可进行逻辑或界面的测试以及与硬件无关的测试。在目标环境中,进行与定时问题有关的白盒测试,中断测试,硬件接口测试等。

第三章

选择题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目前大部分的微处理器使用的半导体技术称为CMOS

(3)在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结构中,存储速度最快的是寄存器组。 (4)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实时、技术密集、专用紧凑、安全可靠、微型化、

(5)嵌入式应用软件一般在宿主机上开发,在目标机运行,因此需要一个交互编译环境。 简答题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答: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剪裁,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简述嵌入式处理器分类。

答: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嵌入式片上系统。 3.简述ARM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答:ARM状态:此时处理器执行32位的字对齐的ARM指令。 Thumb状态:此时处理器执行16位的、半字对齐的Thumb指令

当ARM微处理器执行32位的ARM指令集时,工作在ARM状态;当ARM微处理器执行16位的Thumb指令集时,工作在Thumb状态。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微处理器可以随时在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处理器工作状态的转变并不影响处理器的工作模式和相应寄存器中的内容。 4.可以从那几个方面来理解PowerPC处理器体系结构,并简述之。

答: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powerpc的体系结构,即指令集体结构,虚环境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指令集体系结构是最底层程序员可见的的指令集他定义了基本的用户指令集,用户级寄存器,数据类型以及寻址方式,详细说明了什么样的寄存器可以应用以及如何进行按地址访问,在这一层次定义的成分构成了任何软件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虚环境体系结构属于第二层描述了软件程序必须遵守的存储器模型的语义以及定义了一些附加指令从应用程序员的角度解释了定时控制装置,并涵盖了存储器的cache模型,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属于第三层即描述存储器管理结构。监控级寄存器和异常模型。详细说明了应用程序员接触不到的特权设施,包括中断和异常处理机制。 5.简述FPGA的结构资源。

答:FPGA的结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IP核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输入输出引脚资源,内部资源;软件资源包括:设计输入工具,编译和综合工具,仿真工具。

6.简述SoC设计方法学。

答:软硬件协同设计,IP核生成及复用技术,超声亚微米设计。 7.简述使用多处理器结构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答:节点间通信方式,任务调度策略,Cache一致性问题,系统的异构性问题。

第四章

选择题

(1)存储元件:1位二进制信息。存储单元指:由若干存储元件组成,存放一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 (2)存储周期是指存储器进行连续读或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3)和外存储器相比,内存的特点是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4)某存储器容量位32x16位,则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16根。容量表示:字节数如128MB、字数x字长如128kx16 (5)

半导体存储器 双极型 MOS型 (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器SRAM 动态存储器DRAM 用双稳态触发器:不断电不消失 速度快、集成低、价格贵 MOS(晶体管极)电容:要不断给电容充电 集成高、速度慢 (6)主存和CPU间增加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目的是解决CPU和主存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填空题

(1)SRAM靠双稳态触发器存储信息,DRAM靠MOS电容存储电荷存储信息。

(2)DRAM的刷新一般有集中、分散和异步刷新方式,刷新的原因是电容存在漏电。(读写保持状态和刷新状态)。

三级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内存)——辅存(外存)

(3)主存可和CPU、缓存和外存交换信息,外存可以和辅存交换信息,高速缓存可以和CPU、主存交换信息。

(4)缓存是设在CPU和主存之间的一种存储器,速度快、容量和价格有关。 (5)存储时间由快到慢排列:通用寄存器组、高速缓存、主存、磁盘、磁带。 简答题

1、解释下列概念:RAM、ROM、PROM、EPROM、EEPROM及Flash存储器。

答:RAM:顺序存储器(RAM)是可读可写的存储器,CPU可以对ROM单元的内容随机地进行读写访问。

ROM:只读存储器(ROM)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其特性是一旦存储数据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且内容不会因为电源关闭而消失。

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其内部有行列式的镕丝,可依用户(厂商)的需要利用电流将其烧断,以写入所需的数据及程序,镕丝一经烧断便无法再恢复,亦即数据无法再更改。

EPROM: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利用高电平将数据编程写入,但抹除时需将线路曝光于紫外线下一段时间,数据始可被清空,再供重复使用。

EE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 (EEPROM)”,相比EPROM,EEPROM不需要用紫外线照射,也不需取下,就可以用特定的电压,来抹除芯片上的信息,以便写入新的数据。

Flash存储器:Flash存储器是一种电子式可清除程序化只读存储器的形式,允许在操作中被多次擦或写的存储器。

2、解释下列名词:存储元件、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地址及存储字。

存储元件:用一个具有两种稳定状态,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状态可互相装换的物理器件来表示二进制数码0和1,这种器件称为存储组件。

存储单元:有若干个存储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地址:存储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编号,这个编号称为地址,与存储单元一一对应。

存储字:一个二进制数有若干位组成,但这个二进制数作为一个整体存入或取出时,这个字称作存储字。

3、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如何衡量存储器的性能?

答: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是构成嵌入式系统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衡量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1.存储容量。2访问速度。3.价格。4.功耗。5.可靠性。 4、为什么把存储系统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主要有哪些层次?它们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答:1为了扩大存储器的容量和提高访存速度,将存储器系统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 2有“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辅存”3个层次。

3增加Cache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速度;增加辅存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主存的容量不足。 5、试试比较SRAM和DRAM。

静态RAM和动态RAM都属随机存储器,即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既可读出又可写入信息。但静态RAM靠触发器原理存储信息,只要电源不掉电,信息就不丢失;动态RAM靠电容存储电荷原理存储信息,即使电源不掉电,由于电容要放电,信息也会丢失,故需再生刷新。 6、试比较RAM和ROM

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既可读出又可写入。 ROM是只读存储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只能读出信息,不能写入信息。 7、存储芯片内的地址译码有几种方式?试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设计方案有两种:单译码和双译码。

单译码结构也称字结构。在这种方式中。地址译码器只有1个。译码器的输出脚自选线,而自选线选择某个字的所有位。这种结构有一个缺点,就是当n较大时,译码器将变得复杂而庞大 ,使存储器的成本上升,性能下降。适用于小容量存储器。

在双译码方式中,地址译码器分成X向和Y向2个译码器,若每一个译码器有n/2个输入端,它们各可以译出2(n/2次方)个输入状态,那么2个译码器交叉译码的结果,共可译出2(n/2次方)*2(n/2次方)=2(n次方)个输入状态,其中n为地址码的二进制位数。但此时译码输出线却只有2*2(n/2次方)根。双译码结构适用于大容量存储器。 8、简述主存的读写过程

答:存储器的读出过程是:CPU先给出有效地址,然后给出片选(通常受CPU访存信号控制)信号和读命令,这样就可将被选中的存储单元内的各位信息读至存储芯片的数据线上,完成了读操作。

存储器的写入过程是:CPU先给出有效地址,然后给出片选(通常受CPU访存信号控制)信号和写命令,并将欲写入的信息送至存储器的数据线上,这样,信息便可写入到被选中的存储单元。 9、嵌入式系统的CACHE主要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其低功耗设计非常重要?

答:嵌入式CACHE的特点:1,容量相对较小。2,组相联CACHE.3,分离CACHE.CACHE作为CPU和主存之间的重要桥梁,在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油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占据了大量的芯片面积,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10、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主要有那几部分组成?如何选择不同的存储器?

答: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主要有高速缓存(CACHE),RAM,ROM,EPROM,EEPROM和闪存等组成。 选择存储器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2引导存储器,3 配置存储器,4 程序存储器,5 数据存储器,6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7 串行存储器和并行存储器,8EEPROM与闪存,9 EEPROM与FRAM。

第五章

1、 键盘按键如何被嵌入式处理器获知?

答:1、由处理器每隔一段时间检测键盘控制器Key引脚是否为高电平,若是高电平则表示有按键被按下,这种输入检测方式称为轮询。2、由Key引脚直接发出中断请求信号给处理器,处理器因为中

断信号触发得知目前有按键被按下,这种方式称为中断方式。 2、 触摸屏电路获得真实的坐标值吗?

答:不是。一般触摸屏将触摸时的X、Y方向的电压值传到A/D转换口,经过A/D转换后的X、Y值仅是对当前触摸点的电压值的A/D转换值。 3、 什么是LED?它有哪几种类型?

答:LED是发光二极管。按发光颜色,LED可分为红色、橙色、绿色、蓝色等;根据发光二级管出光处是否掺散射剂、有色还是无色,LED还可以分成有色透明、无色透明、有色散剂和无色散剂;按发光管出光面特征,LED分为圆灯、方灯、矩形、面发光管、侧向管,表面安装用微型管等;按发光角度分,LED分为高指向型、标准型和散色姓;按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分,LED分为全环氧包封、金属底座环氧封装、陶瓷底座环氧封装及玻璃封装等。 4、 LCD如何显示一个像素点?

答:液晶屏幕显示器上具有一大堆的液晶物质阵列,每一个图案像素用一个液晶单元表示,当一个像素需要改变显示状态时,就对这一个液晶单元施以电压,它就会对于背光所发射穿透液晶单元的光线做显示角度的改变,因而可以控制所显示的光线明暗。 5、什么是嵌入式系统的扩充接口?请列举PDA扩充接口的类型。

答:高级的嵌入式系统都会预留扩充的接口,以便在特别需求时,可以直接购买符合扩充接口规格的设备,直接接上嵌入式系统使用。 类型有:PCMCIA、CF、SD、MS 6、便携式嵌入式系统的电源系统在设计时有哪些考虑?

答:嵌入式系统强调它的可移植性,力求外观的小型化、重量的轻质化以及电源使用的延长化。

镍氢电池、锂电池的重量都很大,若想要有较多的蓄电量,就必须使用比较大型的电池,这样会造成便携式嵌入系统搭载上电池后,变得又大又笨重。

7、I2C总线使用的仲裁器吗?它如何解决多个设备同时发送的冲突?

答:使用 I2C总线具有多主控制能力,可以对发生在SDL线上的总线竞争进行仲裁。

仲裁原则:当多个主器件同时想占用总线时,如果某个主器件发送高电平,而另一个主器件发

送低电平,则发送电平与此时SDL总线电平不符的那个器件将自动关闭其输出线

8、 I2S基本时序的特点?

答:I2S将音频数据与时钟信号分离,避免由时钟带来的抖动问题,因此系统中不再需要消除抖动的器件。

I2S总线仅处理音频数据,对其他信号(如控制信号等)单独传送。 9、.简述CAN总线的历史、适用及传输原理:

答:CAN最初由德国的Bosch公司所发展,用来让汽车进行不同的电子组件互相沟通。

CAN总线在数据连接上采用点对点的方式(Peer to Peer),如果连接在总线中一个电子组件发生问题,适用范围:嵌入式系统的电子组件间数据传递的应用上

无法进行数据沟通时,其他连接在总线的电子组件仍然可以继续执行数据传输的工作,总线不会因此而全面瘫痪。

10、802.3的介质类型?

答: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0Base-F 电缆 双绞线 光纤 11、ECP,EPP属于什么类型的接口 答:属于并行接口

12、何谓UART? 用于哪种协议?

答:UART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双向通信,可以实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在嵌入式设计中,UART用来与PC进行通信,包括与监控调试器和其它器件,如EEPROM通信

UART协议是实现设备之间低速数据通信的标准协议。


嵌入式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典型模式研究与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