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预习学案)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1.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背景链接:“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的俗语。凡读过《红楼梦》,没有不知道大观园的。它“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真不愧“芳园应锡大观名”。现存的曹雪芹写作的前八十回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基本上是以大观园作为背景的。它是全书主要人物活跃的舞台,重要情节展开的场景,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在它的衬托下得到充分的表现。如果说《红楼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4课 第 页 共 8 页
梦》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经历的兴衰,那么大观园本身就是个有力的见证,它是《红楼梦》整个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曹雪芹所着意创造的一个焕发出特殊光彩的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我们今天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来考察,它也是构成“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3.《红楼梦》原名《 》,该书以 、
和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 、 、 、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4.给加点的字注音。
潇湘 篾片 发怔 砒霜 ....蓼溆 岔气 促狭 戗金 ....5.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
②这场“笑”剧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4课 第 页 共 8 页
课后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蓼溆________ 麈尾________ 发怔________ ....岔气________ 促狭________ 筵席________ ...
2.《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选自________ ,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3.《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 ,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 、弄权 、逼死 、破坏 的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4课 第 页 共 8 页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5.下列与课文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李纨等人导演的。
B.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C.《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D.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6.作者想通过刘姥姥这位形象,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中导学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设计:实验中学 彭广玲 校版:大羊中学 邢艳艳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4课 第 页 共 8 页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 品格与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2)背景链接 2.生难字词(1)字音 (2)词义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本文的结构可分为哪三部分。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
2.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4课 第 页 共 8 页
3.这场笑剧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2.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五、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2.拓展延伸:作者想通过刘姥姥这位形象,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文化?3.布置作业
当堂达标
1.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 ) A.调停 鸳鸯 相公 银箸 B.促狭 商议 楠木 当差 C.潇湘 威武 丫鬟 支使 D.篾片 预备 嘱咐 细腻 2.细节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一说主要人物的笑各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⑴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4课 第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