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党代会报告(4)

2025-08-05

市文化中心、东氿大厦、万达广场等重大功能性载体建设,按照艺术精品的要求建好每栋建筑,不断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建设品位。高标准、快速度推进开发区科创新城建设,使之成为东氿新城的重要组团。环科新城要按照“产城一体”的定位,加快推进环保技术研发、设备检测、会展、交易、人才培训中心和现代环保产业生产基地、环保技术成果示范基地的“五中心两基地”建设,真正成为一流的科技产业城、现代服务城、绿色低碳城。高铁新城是推动宜兴由双城格局向一体融合的重大载体,要在优化规划基础上,加快重点工程推进,将其建成最有特色、最令人赞叹的山水城,集商贸服务、旅游集散、文化休闲和居住功能为一体的新兴城。

构建大交通格局。以高速铁路为龙头、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市干线为支撑,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建设,全面形成对外连接交通大动脉、对内畅通城乡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宁杭高铁、宜马快速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与沪宁杭等大城市的高密度对接,更好地融入长三角都市圈。按照织密路网、提高等级的要求,加快市内干线公路和农村道路建设,实现各个板块“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进城区”的目标。加快水利水系建设,分步实施芜申运河改线和城市防洪工程,推动“三氿”水位可控可调,实现水质明显改善,为建设“东方水城”创造有利条件。顺应城市建设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大力构建旅游干线、快速公交、慢行系统和水上交通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体系,积极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提高群众出行的便捷度。

提高城市一体化水平。按照“城市现代化、镇级城市化、

16

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化功能配套,提升管理层次,致力把宜兴打造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按照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标准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并推动管理力量向乡镇延伸、管理标准向基层覆盖,促进市镇管理同质提升。充分发挥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作用,实施“镇级城市化工程”,增强镇级经营运作、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把区域中心镇建成现代新型小城市、一般建制镇建成特色鲜明的江南小集镇,形成多点支撑、层级带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广泛开展“幸福镇村”、“陶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培育一大批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

三、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率先进入生态文明新境界

生态不仅是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更是发展最重要的竞争力。要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龙头,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为抓手,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生态赶超之路,使“生态文明”成为宜兴的重要品牌。

以更大力度推进保源治太。全力抓好水源地水环境治理,切实解决对供水安全有威胁的污染问题,加快推进多水源供水系统体系、分质供水系统、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把宜兴建成全国饮用水最优质、最安全、最有保障的地区。加快实施治太重点工程,加大主要入湖河道和小流域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

17

水质逐年改善,为重现太湖碧波美景作出积极贡献。

以更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程约束机制,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强化污染源头控制,进一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新上化工项目、有氮磷排放的项目,严格控制大排水量和超出环境容量的项目,坚决将污染项目拒之门外。严格落实劣质产业淘汰三年行动计划,到2015年,实现“三高两低”劣质企业和高危企业基本退出。

以更大力度推进节约用地。严格执行出让土地招拍挂、最低出让保护价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土地使用税标准,建立建设项目用地预评估制度,提高容积率和投资强度标准,禁止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非生产性配套设施,以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更大力度深化民生环保。深入开展民生环保行动,切实解决好废气、烟尘、噪声、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建设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碳排放监测监管平台,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力度,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坚决防止污染反弹,切实保障全市环境安全。推动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处理,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水平。高标准实施、以点带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以更大力度建设绿色家园。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屏障,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固碳能力。城市绿化要坚持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相统

18

一,大力开展“身边增绿”行动,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绿化、美化、彩化、香化融为一体的园林绿化系统,让居民出门见绿、移步换景;农村重点要加大沿山体、沿河道村道绿化力度,推广乡土树种群落式种植,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管护成本。加大“三氿五荡”水体保护力度,推进“退渔还湿”;大力推进农村河道清淤、水体生物链重建,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最佳人居环境。

四、大力推进文化宜兴建设,充分彰显文化名城新魅力 文化是终极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用文化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魅力、增强城市实力,真正把宜兴建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强市、文化名城。

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丰富、拓展和提升宜兴“城市精神”的思想内涵,用先进文化凝聚人、鼓舞人、激励人。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公民道德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培育和造就诚信、包容、务实、进取的新一代宜兴人。

彰显历史文化影响力。大力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完成历史街区保护、名人故居修复等“十大工程”,进一步彰显深厚底蕴,擦亮“金字招牌”。更加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民俗传统的发掘和保护,更好地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扩大对外影响力。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旅游发

19

展等领域,实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多赢”。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设市文化中心,对镇村文化设施进行提标升级,让广大群众融入“15分钟文化圈”。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两手齐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创新文化事业发展机制,调动企业办文化的积极性,以企业文化带动社区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发挥宜兴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陶文化、书画文化、名人文化等产业,将宜兴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产业优势。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积极发展演艺演出、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业态,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真正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大力推进民生民计改善,致力打造群众幸福新家园 改善民生,不仅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更能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要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大力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以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拓展投资领域增加资产性收入,以提高社会保障、发展慈善事业增加转移性收入,切实解决群众收入水平相对偏低、收入来源单一等突出问题。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

20


宜兴市党代会报告(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教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