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2)

2025-10-09

(1) 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上的巴喀拉山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长度 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 5464千米,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上中下游源头——宜昌——湖口—入海源头——河口——桃花峪——入的划分 口 海口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支流与湖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汾河、渭河 泊 汉江 南:乌江、湘江、赣江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 流经省区 青、藏、川、滇、渝、鄂、湘、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赣、皖、苏、沪; 豫、鲁 流经地形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区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文特征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无结冰期 冰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

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4、读图3-6、3-7。

5、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 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二、 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 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三、 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 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地形 热量与降水 土地类型 东部季风北方 平原广,耕地多 热量较低,降水少 旱地为主 区 南方 丘陵山地耕地热量高,降水丰富 水田为主 少 西部内陆 荒漠为主耕地热量较为丰富,降水不草地和荒漠为主 少 足 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热量不足 高寒荒野 四、 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 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 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73;图3-20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 2、 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 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4、 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5、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76图3-24.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 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 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 大陆架面积宽广。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1、 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治理: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

1、 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 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3、 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新型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4、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记住商品粮基地(在图上找出)。

5、 中国经济作物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经济作物具

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6、 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在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7、 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有利条件: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适宜放牧。

8、 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第二节:工业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煤炭、钢铁、水

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的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均衡。东部沿海工业得以改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得以拓展和升级。

2、 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山西、内蒙古、陕西

是中国主要产煤区。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长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中国西北和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已相继取代了重大突破。记住水电站的位臵P94。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地区有鞍山、唐山、邯郸、莱芜、张家港和上海等,在中部地区有太原、武汉、湘潭、新余、马鞍山等,在西部地区有包头、攀枝花等。(在图上找出) 3、 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形成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重庆等全国性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4、 纺织工业已形成包括棉、毛、丝、麻纺织和化

纤等行业在内地完整体系。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地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在图上找出)


2024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