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图画,那么你还不算熟悉它,我们知道,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能读出课文的“弦外之音”,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故事,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引导。)是呀,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半截蜡烛》“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
2、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故事?
让学生自由表达(此处只说出故事的题目就可以了) (二)、打开课本,寻找故事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在本册课本(也可以是十一册书)中寻找故事,可以选取哪些故事?或者说可以选取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并给予肯定)
教师小结: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
1、学生寻找故事。
2、学生汇报并用一句话说出故事梗概。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学生汇报时注意概括,用一句话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敞开心扉,诉说故事
过渡:我们转眼间找到了这么多故事,可见同学们真是爱读书、会读书,我们如何把这些故事说得更具体、更精彩呢?
1、引导明确叙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完整。 (2)叙述人物时,要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3)要有合理的想象。
2、从众多的选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3、推选优秀者在班内讲自己选取的故事。
教师引导点评(侧重于是否完整、有顺序、重点突出、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四)、再现情境,感受故事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精彩的故事,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看一场故事——课本剧《完璧归赵》。看后我们来交流感受,可以说明白了什么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也可以谈收获。
1、学生表演,其余同学观看。(也可以采取不表演而直接出示《完璧归赵》的故事这一方式。)
21
3、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引导说出看完后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或从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等方面对课本剧本身说说看法,进一步明确本次的写作要求:可以侧重于语文书里故事的记叙,也可以写自己读故事的收获。)
说明:再现情境,感受“故事”这一环节,如果课上时间不允许,也可以放在课前表演,或者在上这一课时,有意安排这一拓展环节,总之教师根据情况调整,然后在此时引导学生回忆课本剧《完璧归赵》,交流感受,可以说明白了什么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也可以谈收获。
第二课时
(一)、点拨思路,编写故事 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现在就开始写一写你找到的故事,作为对语文书的资料补充,也可以写读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启示。写的时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突出,也可以再次寻找所需要的材料阅读连接,充实内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结合刚才所说的,先用几句简单的话或几个词语写下自己的构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选不准的词语或不会写的字,可以先跳过去,以免影响全文的构思。有问题的同学可举手示意,小声交流,请大家动笔成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二)、修改习作,充实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仅开头就修改了二十多次。这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请大家先快速浏览作文,把刚才没写出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补上,然后出声读自己的文章,从字词句三方面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再读时,注意考虑是否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写完整了,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在通读中发现了问题,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2.集体评议。
选取一名学生,鼓励他把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评。点评时围绕“写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顺序写、重点突出、情节完整,写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刚才评改这位同学习作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一次出声的读自己的习作,用刚才的方法再次修改习作,并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结集成册,分享故事 以《“故事”里的“故事”》《慧眼识“故事”》《书中自有千古事》等书名将故事分类汇编,结集成册,放入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借阅。 (四)、作文修改
22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每次批改后,教师还应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评价,进行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对待学生的多次修改后的习作,教师应以淘金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本次习作,批改时只需注意两点即可,一是写人物时要做到形象鲜明,写事时要做到情节生动完整,二是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切忌大篇幅照抄历史背景。写启示的文章,则注重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节,而应注重感受和启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23
练习7
【文本解读】
本次练习主要有五大板块。“语文与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煮书”的含义及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梳理自己读书的方法,通过诵读抄写有关读书名言,感悟鲁迅对读书的理解。“诵读积累”也与读书有关,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古今贤文的基础上,懂得读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古人读书的好方法,在诵读中积累读书的好方法。“口语交际”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推荐中学会表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学会推荐图书,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让学生了解“煮书”的含义及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梳理自己读书的方法,通过诵读抄写有关读书名言,感悟鲁迅对读书的理解。
2、理解古今贤文的基础上,感悟古人读书心得,教育学生要学会多读书。
3、培养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习文明地与他人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运用】
《知识集锦》中古今贤文和读书名言。了解鲁迅先生。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1、懂得“煮书”的意思。
2、学习鲁迅的几则名句,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
3、通过诵读,知道《今古贤文》的意思,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4、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5、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6、学写毛笔字。
总课时:三课时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24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诵读与积累
1、指名读
2、小组合作,讨论理解 3、汇报理解的大意 4、自由背诵 5、配乐表演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3、练习。
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4、反馈。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三、教学学写毛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复习查字法,重点是部首查字法。 (2)让学生判断“坐”、“器”二字的部首。 3、练习。 4、反馈。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