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的基本原则
【案例1.1】
张某,男,29岁,无业。某年6月的一天晚上,张某无事闲逛到该区一个建筑工地,见看大门的值班人员不在,趁机溜进工地内。在工地靠公路的一侧,张某见到一大捆铜线圈,顿生歹意,想把铜线圈弄出去卖钱。于是,他把工地的围墙拆了一个洞,把线圈从洞里扔到了公路上,随后自己也爬了出来,正巧碰上该市该区下夜班回家的青年李某和孙某。李某拉住张某的衣领,威胁他要去派出所,张某十分害怕,就和李某商量,说卖了线圈后分一半钱给李某;李某欣然同意。孙某一直站在旁边,他看见张某、李某二人抬了线圈往废品收购站方向走去,自己就独自回家。张某想叫住他,李某说不用叫,他胆小,给钱也不会要,况且又是好朋友,肯定不会说出去。正当张某、李某二人抬着线圈往前走时,被该工地巡逻的保安人员发现,保安人员将二人抓获后送到当地派出所。该区公安分局得知消息后,组织侦查人员对二人进行了讯问,又赴工地作现场勘验,拍摄了相应的物证照片。侦查终结后,该区公安分局将此案移送该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该区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在法定期间内向该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张某、李某分别委托了辩护律师。9月某日,该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孙某出庭作了证。
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李某有期徒刑各2年。张某、李某各自的父母在征得张某、李某的同意后,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张某、李某被送往监狱执行。
提问:
1. 此案中有哪些属于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2. 刑事诉讼各专门机关的职能是什么?
3. 此案中哪些人是诉讼参与人?各自的名称是什么?
【案例1.2】
姚军与赵英系夫妻,生育有姚女(15岁)、姚子(12岁)。由于赵英有外遇,夫妻关系紧张。在这期间,赵英与其女、其子也合不来,赵对其女、其子偏向其夫的态度不满。1997年赵、姚关系到了再也不能继续下去的地步,遂讲好离婚,但一双儿女没一个愿意随赵生活,且态度更加敌视。赵英想到自己已经40岁了,将落个独身一人的下场,既悲又愤,遂走向极端。有一天乘姚军不在家之际,做子女的工作,望能随自已生活,遭到拒绝。赵就拿一榔头,要打12岁的儿子,被15岁的女儿拉住,赵使用榔头朝女儿头上猛击一下,将她打倒。儿子见状,冲进了卧室关上房门。赵已失去理智,又将卧室门砸开,用榔头把儿子活活打死。待走出卧室,准备再杀女儿时,女儿已苏醒过来,出门外逃了。邻居某甲、某乙、某丙知道了情况,冲进赵的家,看到现场的惨状。赵当场自杀未遂,被群众扭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并请鉴定人某丁对姚子的死进行了鉴定。侦查完毕后,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案中,赵英聘请律师李某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
提问:
1. 本案中的当事人有哪些?
2. 本案中的其他诉讼参与人有哪些?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 公诉人为什么不是当事人?
【案例1.3】
某县农民祝甲参加亲戚家的喜宴归来,受到同村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祝乙的袭击。几天后,祝乙再见祝甲时又袭击祝甲,结果反遭闻讯赶来的祝甲之妻黄某和祝甲之父的痛打,并被捆绑囚
禁。
当晚,祝甲在其父的示意下,召集全村居民开会,商讨如何处理祝乙。会上,25户居民(全村只有3户没派代表参加会议)在祝甲的煽动和怂恿下,一致同意将祝乙处死;并在祝甲准备好的纸上签了名。祝甲还觉不妥,又在签名上面写了“同意征(惩)处祝乙之死”八个字。 当天深夜,祝甲、祝父和祝妻一齐动手,不顾祝乙的呼喊和哀告,将其扔进村中一个积满了水的粪窖里。祝父唯恐祝乙不死,又找来一根棍子,按住已经从水中浮起来的祝乙用力向下捅,直至祝乙沉入水底,窒息死亡。
该案经当地公安、检察机关的侦查和核实,确认祝甲、祝父和祝妻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并将他们三人依法逮捕。
提问:祝甲和祝父等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什么规定? 【案例1.4】
1996年7月5日晚,刘庄所有刘姓村民在族长刘问天的主持下,召开家族成员大会,讨论对本家族青年刘大龙的处置问题,只见刘大龙被五花大绑着跪在三十几号家族成员面前,瑟瑟发抖。原来刘大龙是本村一个恶出了名的坏小子,从16岁开始就不断地偷村里人家的鸡、鸭、粮食、衣服等,见什么偷什么,村里人谁丢了东西,到他那儿都能找到,家族大会曾几次惩罚他,没少挨板子打,就是毛病改不了。随着年龄增大,刘大龙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见了村里的女孩不是在腿上摸一把,就是在胸上蹭一下。发展到今天,竟乘本村的一个姑娘午睡之机,从窗户爬进去实施了强奸。在刘问天的煽动下,家族大会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刘大龙犯有“弥天大罪”,应当处死,到会成员均在处死刘大龙的文书上签了字。会后,大家将刘大龙带到一个蓄满水的粪池边,由刘大龙之父刘问地与族长刘问天将刘大龙抬起扔进池中,刘大龙漂出水面乱叫,刘问天又用竹竿将其头压入水中,直至淹死。此案后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被告人刘问天、刘问地等几个主要成员被以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了刑罚。
提问:
1. 刘庄的刘姓村民是否有权对犯罪的本家族人进行处罚? 2. 本案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哪一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