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材料分析题(3)

2025-07-17

(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2)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

晋国。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尧舜禹时期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代表什么的制度?实行禅让制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启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1)材料中所说的“黄金时代”指哪个历史时期?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2)这个“黄金时期”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观点,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作用:当时,各家各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争论,彼此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

(3)今天我们生活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黄金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二例说明。

如现在提倡的“诚信”“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等。 十一、问答题

1、(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富国强兵”和加强封建统治 (2)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商鞅变法成功与否,为什么?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因为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秦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2、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有哪些?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材料分析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