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专题 5.1 审题立意(名师教案) 【考点精析】
审题就是仔细地审查研究题目,揣摩命题者意图,从而确定写作要求、主题立意、选材范围、表现手法等。命题作文,不管是全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有一定的写作要求。写作者只有明确这些要求,把握命题者的出题用意,写出的作文才不会走样。 评卷场上,对于是否“符合题意”十分在意,一旦被认定为背离题意(命题人的意图),即使文采再好,内容再丰富,观点再新颖深刻,也不能得到1/3以上的分数,甚至可能有零分的危险。
立意指的是对于题目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等。一篇文章的优劣,主要看它的立意。文章要“以意为主”“意在笔先”。明人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是四个字:准,深,稳,新。即:准确、新颖、高远、深刻。准确就是代命题人立言;新颖是指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言人之所未曾言;高远是在领会写作意图基础上超越自我所呈现出的使命感、时代感、沧桑感、厚重感,是言人之所不能言;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是言人之所未尽言。
【重难点突破】 各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
作文有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材料作文又分给材料话题作文 简称话题作文 和给材料题意作文,习惯上人们把后者就叫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
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半命题略)
去年有六个省、市考了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应引起重视。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审查作文题目中的限制,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范围、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其次要弄清楚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意的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注意命题方式,分析题目结构,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1、用一个词作题目。这样的词有两类(有比喻义的词,具有抽象意义的词)。
有比喻义的词:这类词既可用该词的本义,实写;也可用其比喻义,虚写。
如辽宁的《肩膀》,即可用该词的本义,这是实写;也可用其比喻义(责任、依靠等),这是虚写。《门》:门,有有形的,如校门、家门、房门;有无形的,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天堂之门、地狱之
门。门里门外门前门后不知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出现过多少杰出的人物??《墙》:可以写与具体的墙有关的故事,也可以写人和人之间的隔膜等等。《舞台》:可以写与具体的舞台有关的故事,也可以写
抽
象
的
name=baidusnap0>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人生这个大舞台。好多名词都有本义与比喻义,都可以虚写实写,但在立意上虚写一般比较有深度。一些抽象性的词语做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这一类的词只提供了写作的内容,没有限定性,只以这个词的意思为中心即可,审题比较简单。
2、用短语做题目。如:北京的《北京的符号》是偏正短语,要注意其修饰的成分(“北京的”),因为它决定“符号”的地域特色,限定了符号的范围,“符号”则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再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只在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 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湖南的《谈“意气”》是动宾短语,它只规定了论述的范围(“意气”),对意气发表什么看法,这个中心论点由你自己确定。再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也是个动宾短语,但比较复杂了,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时间、地点没有限制,写作时就可以抛开时间、地点不去考虑。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多了。
江苏的《人与路》是联合短语,一般要说明两者的关系;就本题而言,侧重点是人,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联合短语里两方面并重还是有侧重视具体情况而定。
3、用句子做题目。如上海的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就是一个单句。用单句作题目,一般说来,重点往往落在谓语上,谁“想握住”,“想握住”什么,为什么“想握住”,“想握住”以后怎么样,始终围绕“想握住”做文章。再如《我的未来不是梦》,“不是梦”是重点,谁“不是梦”,“为什么”不是梦,要始终围绕它做文章。
二、 全命题作文的构思:
1、在命题作文中,一般来说,如果题目当中包含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之一的都应写成记叙文,如《我的未来不是梦》,题目中有六要素之一――人物(我);如果题目中出现了“论”、“谈”、“评”、“小议”等字样,一般要写成议论文。如上文的《谈“意气”》
2、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3、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则可以采用数学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
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选材构思,《考试》、《蜡烛》 奉献精神 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数学配方的方法去写。
4、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
◆给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在于题目是从材料中引出来的,必受材料的限制。
一、给材料话题作文 (一)单概念类审题 1、名词类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