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法具有以下性质(ABD)。 A.民法为权利法 B.民法为实体法 C.民法为国际法 D.民法为任意法
2.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平等原则
B.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C.公序良俗原则 D.等价有偿原则 3.《法国民法典》确立的近代民法的三大基石是(ABD)。 A.私有财产神圣原则 B.契约自由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过失责任原则
4.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包括(ABCD)。 A.主体平等
B.与民事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有关 C.不具有经济内容
D.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
5.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包括(ABD)。 A.主体平等
B.存在于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 C.属于财产的归属关系
D.一般是由当事人自己的意志决定的
6.下列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AD)。 A.商品房买卖关系 B.财政税收关系 C.企业管理关系 D.婚姻关系
7.甲明知自己的汽车刹车装置有时不起作用,但在出卖给乙时并没有告知。一日,乙在驾车送货因刹车不灵导致翻车事故。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C) A.自愿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平原则
1.古代社会民法的代表是(A)。 A.罗马法 B.日耳曼法 C.法国民法 D.德国民法
2.近代民法的代表是(B)。 A.罗马法 B.法国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 D.苏俄民法典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C)。 A.唐律 B.大清民律
C.1929年国民党政府制定的民法典 D.民法通则
4.在民法中,被称为“帝王条款”的原则是(C)。 A.自愿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平原则
1.民法为任意法,所以民法中没有强行性或禁止性规定。(×)
2.在公法领域,通行“法不禁止即可为之”的规则,而在私法领域则通行“法无允许即不得为之”的规则。(×)
3.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不具有直接的财产性。(√)
4.等价有偿原则是指在交易中实行等价交换,不得无偿地非法调取他人的财产。(√) 5.民法是兼有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
1.民法的效力包括(ACD)。 A.对人的效力 B.对物的效力 C.时间上的效力 D.空间上的效力
2.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民法的渊源有(BCD)。
A.地方政策 B.法律 C.司法解释 D.地方性法规
3.通常认为,论理解释包括(BCD)。 A.文义解释 B.扩张解释 C.限缩解释 D.反面解释 4.《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B)。” A.国际惯例 B.国家政策 C.社会习惯 D.善良风俗
5.根据《民法通则》第11条关于“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规定,可以得出“不满18周岁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结论,这里运用的是(D)。 A.文义解释 B.扩张解释 C.限缩解释 D.反面解释
6.在民法的适用上,应当遵循的规则包括(ABCD)。 A.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B.强行法优于任意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
1.我国公民某甲与某乙同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到泰国旅游。在飞机到达泰国时,二人在机舱内因取随身行李发生争执,甲将乙打伤。乙后来治伤花去费用若干,要求甲赔偿。该案审理应适用(A)。 A.中国民法 B.泰国民法
C.中国民法或泰国民法 D.第三国的民法
2.民事单行法的位阶次于(C),也是民法的主要法源。 A.地方法规 B.政府规章 C.民事基本法 D.习惯
3.在民法解释上,仅依法律文句的文义解释不足以表示立法的真意而扩大该条文文句含义的解释,称为(C)。 A.文义解释 B.体系解释 C.扩张解释 D.反面解释
1.民事基本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 2.在法律明确规定对法律施行前发生的事项也适用该法律时,该法的规范就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可适用于该法施行前发生的相关事项。(√)
3.适用新法改废旧法的规则,必须新法与旧法是由同一机关通过的同一位阶的法,并且新旧法规定针对的是同一事项。(√) 4.《民法通则》中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是具体规定而非一般性条款。(×)
1.下列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有(AD)。 A.基于法人的名称而发生的名称权关系 B.自然人交纳所得税关系
C.工商局对违法经营企业的罚款
D.企业因不履行合同依约定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2.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ACD) A.被代理人对越权代理的追认
B.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 C.受遗赠人于知道受遗赠的期限内未作受赠的意思表示 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
3.下列权利属于专属权的有(ABC)。 A.人格权 B.身份权 C.继承权 D.所有权
4.某甲有一所房屋,其对房屋的所有权属于(ABCD)。 A.财产权 B.对世权 C.支配权 D.绝对权
5.下列法律事实属于自然事实的有(ABC)。 A.不可抗力 B.人的出生 C.时间的经过 D.侵权行为
6.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中错误的有(D)。 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 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 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 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
7.根据民事义务的内容,民事义务可分为(D)。 A.一般义务与附随义务 B.专属义务和非专属义务 C.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D.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
8.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有(CD)。 A.民事诉讼关系 B.宗教关系
C.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关系 D.收养关系
9.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包括(ABC)。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自助行为 D.先占
10.一位住店客人未付房款即想离开旅馆去车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报警电话。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你们赔偿。”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定?(D) 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 B.属于侵权,积极侵害债权
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 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
1.甲杀害了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乙的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属于(A)。 A.事件 B.民事行为 C.违法行为 D.事实行为
2.甲与乙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中未约定何方应先履行。现甲要求乙交付货款,乙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