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习”强调体现了学科本质的对象化了的学习,在学习中重视同教材(资料、事实、现象) 的对话,从而实现据此而展开的学习活动; 同时意味着,这种学习在活动主体的内部获得真实性的学习。显然,“真正的学习”是同一味追求“效率性”的原理相对立的。况且,“真正的学习”,倘若没有高度凝练的、反思性的测验,其学习的成就是难以数值化的。
( 二) 表现性评价: 学习评价的新模式
一般而言,所谓“表现性评价”可以界定为: 从质性的角度,以能够产生思维必然性的某种情境的学习者的行为与作品( 表现) 为线索,对概念理解的深度与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进行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有两种解释。狭义地说,意味着设计能够引发学习者表现其实力的评价课题( 表现性课题),然后对其活动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评价,这就是“基于表现性课题的评价”。
广义地说,意味着从教学中的发言与行为、笔记的记录,学习者的日常学习活动过程,进行不拘形式的形成性评价。这就是“基于表现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也叫“真实性评价”( authentic assessment,或译“真正的评价”) ,因为两者在内涵与外延是几乎是等同的。“所谓‘真实性评价’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脉中直接地评价运用种种知识、技能的人的行为举止与作品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