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BIM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德尊 孙大林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7期
【摘要】我国工程造价模式的计划特色导致造价方式落后, 致使造价方法从项目概算开始就已经与实际脱节,“三超”、二次调价索赔等一系列问题均与造价数据的不精确和延后性直接相关。本文借鉴BIM技术在数据存储、调用上的高效性,分析了其在工程造价及管理上的巨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工程造价;BIM 一 、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从侠义上就是指某项工程建设的建造价格,广义上工程造价则涵盖了建设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市政工程造价,电力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通信工程造价等。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含义分别从业主(投资者)和承包商的角度把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①从业主(建设方)的角度—是指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形成相应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即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也是投资者在作为市场供给主体时“出售”项目时定价的基础。
②从承包商的角度—是指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技术劳务市场、设备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其前提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通常被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1]。 二、我国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计价模式也得到改善,但整个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1、工程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困难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部门多、层次多,各部门的规定不一致,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配合,而由于技术手段以及数据格式等问题,造价人员所需要或者提供的项目成本数据还无法和其他部门人员直接共享,需要通过计算机处理,甚至采用手工输入等方式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在进行三算对比时,需要将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三个阶段的仓储数据、财务数据、消耗数据等进行汇总和比较,传统的交流方式往往造成数据的重复录入,而且很容易因为人为失误使信息流失或产生错误,使工作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