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建理想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作者: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11期
笔者这里所说的“理想课堂”就是新课程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课堂,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是沿着线性的、充满预设的道路前行的课堂,它要求教师在理想状态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体现学生原生态的个体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无法预设的“忽发奇想”能够充分尊重,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阅读的尊重,对自由的尊重,它的教学环节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充分预设精确到分秒的死板固守。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在和谐的气氛中激活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以往语文课堂“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象,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要求当代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身份上是平等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互动的过程,用对话交流的方式提升彼此认识问题的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使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思维活跃。 二、充分的课前预习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必备条件
任何思维的碰撞都是在有共同兴趣点的基础上产生的,就像教师课前要备课才能上好课一样,笔者认为学生只有课前充分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充分地交流,从而达到相互启发、共同切磋、有所提升的目的。如果学生课前一无所知,那么面对老师的提问也只能茫然无助,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
预习可以体现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为此,笔者认为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课堂教学,则是对独立学习效果的检测、修正与提升。在此基础上,当学生走进课堂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缩短了学习速度快慢的两类学生之间的差距。有时候为确保质量,预习作业的落实不一定放在课前,它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预习的改进,课堂教学也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那种教师掌握着真理,学生没能掌握足够信息,于是只能被动聆听与接受的局面就将被完全打破。 三、用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一个好的问题就是学生解读一篇文章的好“支点”。备课时,要设计富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这类问题简化了教学头绪,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