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2)

2025-07-19

我们院里的麻雀

我们院子里有一株杨树,两株槐树,树阴遮满了院子,树上有许多麻雀。 天刚亮,树上的麻雀就叽叽喳喳地叫开啦。听着听着,有时好像听到它们在议论什么,你一声,我一声的;有时却像吵架,叽叽喳喳地乱成一团。如果扔一个土块上去,或者大喊一声,叽喳声就立刻停了下来,可是不一会儿又叫起来。这些小家伙可真热闹。 有一年,老杨树断了一个大树枝,断裂处成了一个树洞。从那时起,每年都有一对麻雀在里面孵小麻雀。这样,我年年能看到老麻雀喂小麻雀。

你看,老麻雀飞回来了,嘴里衔着小虫。它落在树枝上,警惕地向四面张望。我赶紧躲起来,不让它发现。没有危险了,老麻雀倏(shū)地飞进洞,洞里叽叽叽地开了锅。不一会儿,叽叽声停了,老麻雀出了洞口,飞走了。

小麻雀学飞才有意思呢。老麻雀在窝旁叫个不停,小麻雀从窝里出来,小脑袋四处张望着,小嘴角上还有黄口。老麻雀叫一声,小麻雀叫一声,好像老师领着学生读书。叫了一会儿,小麻雀一纵身,飞了起来,可是飞不高就往下落,刚好落在树枝上。老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不知是批评还是表扬。 1.查字典填空。

“张”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有这样几种解释: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扩大;夸张。④看,望。⑤商店开业。“四面张望”中的“张”应取第 种解释,“四面张望”的意思是 ;同样表示“看”的词语还有

2.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第2段中的“热闹”指的是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叫”。( ) (2)喂食的老麻雀害怕老鹰过来,因而警惕地向四面张望。( )

(3)“我赶紧躲起来,不让它发现”一句换成“我不让它发现,赶紧躲起来”,意思不同。( )

(4)“衔着”的“衔”应该读“hán”。( ) 3.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听着听着,有时好像听到它们在议论什么,你一声,我一声的;有时却像吵架,叽叽喳喳....地乱成一团。

4。作者说,他年年都能看到老麻雀喂小麻雀。那是怎样的场面?用“——”在文中画出来。

6

5.本文的语言特点是( )

A.语言华丽 B.术语,用语严谨 C.语言活泼生动,通俗易懂 D.高亢、激昂 6。写出第5段的中心句。

7.读了文章,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文中麻雀的特点吗?

旅行鸽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它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森林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如果用木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sh?u)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到1880年,成群的旅行鸽只能在个别地方看到了。即使这样,那里的猎人还是每年向餐桌提供三百万只旅行鸽!

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般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中。1914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竞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绚丽( ) 捕杀( ) 遮住( ) 佳肴( ) 砍伐( ) .....2.选字填空。

(似私) 自 乎 相 事 (繁烦) 多 恼 躁 采 (陈阵) 列 营 雨 设 (道到) 知 达 期 理

7

3.按照句子的意思,再写出几个相关的成语。(至少两个)

(1)旅行鸽看上去特别漂亮,真是:绚丽多彩 (2)旅行鸽数量繁多,真是:铺天盖地 (3)最后一只旅行鸽死去了,人们:后悔莫及 4.你理解“绚丽多彩’’和“铺天盖地’’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读读短文,请在文中用“ ”标出表示它们意思的句子。“绚丽多彩”说明旅行鸽 ;“铺天盖地”说明旅行鸽 。

5.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用“——”标出。

6.读了文章,你觉得文中哪句话最使你感到震惊?请摘录下来,并说说原因。

7.数量惊人的旅行鸽竟然灭绝了。说说旅行鸽是怎么灭绝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8.你从旅行鸽的命运联想到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绿 竹

梧桐叶落,杨柳枝枯,花儿卸(xia)去了红衫绿裙,莫干山的绿竹却依然容颜不改,生机勃勃。

这里的绿竹不是屋前屋后的小摆设,它漫山遍野,在四十余平方公里的山区内,层层叠叠,依着山的不同坡度蜿蜒起伏,随着太阳的光影移动,深深浅浅层次分明地变换着翠绿、青绿、金绿、黄绿。汽车驶了一程又一程,视野里的绿竹还是无边无际,扑面而来,如大海波涛,忽而推出一排绿色洪峰,忽而下沉为一片绿色低谷,风吹波滚,气象恢宏(h?ng)。它为山体覆盖上了一层厚达数米的绿色植被,又如奇特的绿色火焰,燃烧得美丽,给人带来浓浓的暖意。 1。根据拼音写词语。

wú tong bǎi sha wān yán huī h?ng huǒ yàn ( ) ( ) ( ) ( ) ( ) 2.照样子写词语。

(1)一道 一片

一道道 (2)翠绿 青绿 金绿 黄绿 墨绿

8

红 红 红 红 红 3.将下面词语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风霜 B.竹叶 C.朗月 D.柴扉 E.朝晖 F.短桥 G.杨柳枝枯 H.帘外燕双飞 I.白鹤上碧霄 (1)长堤对 (2)清泉对 (3)暮色对 (4)雨雪对 (5)松梢对 (6)草舍对 (7)梧桐叶落对 (8)青鱼潜绿水对 (9)窗前莺共语对 4.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请以“风”为对象用此手法写一句话。 视野里的绿竹还是无边无际,扑面而来,如大海波涛,忽而推出一排绿色洪峰,忽而下沉为一片绿色低谷,风吹波滚,气象恢宏。

5.本文有一处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6.短文的描写对象是 。

野 竹

它那被月光照出的瘦影,至今还不时在我的乡梦里摇曳(ya)。 它那挽住晨雾、托起露点的鱼形叶片,至今留给我翠绿的记忆。

故乡,那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野竹啊,生长在沙砾(lì)成堆的荒冈上,茅(máo)草丛丛的野坡上,荆棘满布的塘塍(ch?ng)上.一簇簇,一蓬蓬,一束束。又瘦又细的秆儿,像鸡骨一般;又窄又薄的叶儿,像鸡爪一样。

贫瘠(jí)、干旱、荒凉都不会使他感到凄苦,雨雪风霜无法改变它绿色的性

格。年年生长,年年被砍伐,年年砍伐,年年又生长。

农家灶膛里的灰烬(jìn)不就是它吗?盛菜装果的筐筐不就是它吗?池塘里

拦鱼的帘子不就是它吗?禾场上长柄儿扫帚不就是它吗?孩子们的风筝架子不就是它吗?我手中的毛笔杆儿不就是它吗?

默默地出土,悄悄地冒尖,寂寞地生长。

不与大树比高低,不与浅草论长短,不与楠(nán)竹争宠爱。

人们虽然并未有意栽培它,但,它自个儿生长出来并且毫不吝(lìn)惜地献身

给人们。

啊!我梦乡里的瘦影,我翠绿的记忆。让我用童年时常吹的叫叫——用它的管和叶作成的叫叫,来为它吹奏一支小曲吧!

9

1.下面汉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默”的偏旁是“犬”。

B.“曲”字是独体字,“还”是半包围结构。

C.‘‘雨雪风霜”如按笔画从少到多排列,排在最后的是霜。 D.“毫不吝惜”如按音序排列,应该是:不、毫、吝、惜。 2.照样子,将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再扩展成句子。

改变 注意 吹奏 果树 栽培 小曲

引起 性格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虎改变了孤僻的性格。 3.这篇文章的中心是( )

A.野竹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但它无所谓。 B.野竹不怕贫瘠、干旱、荒凉,不怕雨雪风霜。 C.野竹很不起H艮,但它却毫不吝惜地献身给人们。 D.野竹用处很多,年年被砍,年年又生长。

4。联系上下文说说,野竹“那被月光照出的瘦影”,为什么“至今还不时地在我的乡梦里摇曳”?

5.“贫瘠、干旱、荒凉都不会使它感到凄苦,雨雪风霜无法改变它绿色的性格。年年生长,年年被砍伐,年年砍伐,年年又生长。”句中的4个“年年”说明了什么?

6. “不与大树比高低,不与浅草论长短,不与楠竹争宠爱。”“ 句中带点的字能不能全部换成

“比”? 为什么?

母 鸡

门一开,她就脚爪并拢跳出鸡棚。

这是一只平常的母鸡,装饰朴素,从不下蛋。

在炫(xuàn)目的亮光下,她犹豫不定地向院子里走了几步。

她首先看到的是灰堆,每天早晨,她都习惯于在那儿嬉戏。

她在那里打滚,沾上满身灰烬(jìn)。她羽毛鼓胀,双翅激烈振动着,抖掉昨夜的

10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北京卷)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