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坏和出现不正常状况。严重时可能导致船舶主机失控状况。 4.船舶在大风浪航行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1.要确保货物的绑扎和加固。2.要保证舱盖的完整和水密。3.所有的水密门窗的完好,尤其是主甲板一层的水密门窗。要保证这些水密门窗在大风浪中不能进水。 5.简述船舶在大风浪中的操船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答:1) 顶浪航行:船舶在顶浪航行中,船首必然受到波浪的猛烈冲击,易造成裂缝、渗漏和变形等事故,为了保证船体免受损坏和安全航行,因此,需要降低航速以有效地减弱波浪的冲击力,或使航向与波峰避免正交,以斜交的态势迎浪,降低波浪对船体的危害,但需注意降低航速时必须以保证必要的舵效为限度。根据波浪情况,适当地交替运用快、慢车,可以收到良好效果。2)顺浪航行:由于波浪推进方向与船舶航行方向相同,相对速度小,冲击力也小。顺浪航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保障舵效并克服因尾后来风来浪而引起的偏转。方法是:加大车速使航速大于浪速,避免波浪冲击船尾,同时也提高了舵效。3)横浪航行:内河船舶一般仅在大风浪区作过河航行或回转掉头中才有这种情况,而在湖泊、水库内则可能作较长时间横浪航行。横浪对于船舶航行的影响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当船的横摇周期与波浪周期相近时,危险更大,有倾覆的可能。因此应尽可能避免作横浪航行。方法是:采取“偏浪航行”,使船首方向与波峰约成30(左右夹角航行。4)在大风浪中回转掉头:不论是顶浪或顺浪航行中,若要掉头必须谨慎。对于河船在顺直河段以顶浪航行中作回转掉头较为常见。顺直河段的风浪分布不匀,主流区浪大,缓流区浪小,上风岸浪小,下风岸浪大。因此在顺直河段的大风浪中掉头,应谨慎地选择掉头时机与地点,尽可能在小浪区掉头,特点要注意掉至横浪态势时,必须是在小浪区。再是要迎风掉头。宜先减速,在进入小浪区后,为加速回转可加大车速。
6.在北半球位于台风的不同部位,如何操纵避离台风
答:1)风向右转,本船处于台风区的又半圆,称为危险半圆(南半球则为左半圆)。2)风向左转,本船处于台风区的左半圆,称为可航半圆(南半球则为右半圆)。3)风向无明显变化,本船可能处于台风路径附近。气压逐渐降低,本船处于台风的路径之前;气压逐渐升高,本船处于台风的路径之后。4)无风、气压值最低,并可见晴天而海面呈现三角巨浪,则说明本船已处于台风眼内。 1.船舶回旋运动的过程及其特征
1)转舵阶段:从开始转舵到舵转至指定舵角为转舵阶段,船舶因运动惯性仍保持直线运动,随后船首出现向转舵一侧回转的趋势,船体开始出现向操舵相反一侧横移,并会产生向转舵一侧少量横倾,船速也有明显下降。2)过渡阶段:随着船舶斜航运动的出现,船首回转不断发展,漂角增大。船舶加速回旋,并产生正向横移,船体外倾,船速下降。3)定常旋回阶段:船体的回转力矩和水阻尼力矩不断变化,最终达到平衡,船体进入定长。回旋阶段。船体合力矩为零,转头角加速度为零。角速度达到最大值,船体降速达到最大。向外横倾角趋向稳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2.什么是船间效应?简述影响船间效应的因素?
船间效应:船舶在近距离接近航行时,船舶两舷的水流对称性遭到破坏,会产生类似岸壁效
应的现象,出现互相吸引,排斥等现象,称为船间效应。船间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两船相互作用力、作用时间和船舶排水量的大小,因此与下列因素有关。船间距离:两船横距越小,船间作用力越大。船速:船速越大,船间作用力越大。作用时间:作用时间越长,速度差小,相互作用越大。大小相差较大的两船并行,较小的船影响较大。在浅窄的受限水域航行时,相互作用大。 3.船舶碰撞前后应采取那些正确的应急操船措施?
碰撞前①若可行,应采取紧急措施避免碰撞部位发生在船中和机舱附近,最好使两船擦碰,如不能则应尽量使船首部碰撞。②若可行,采取大角度紧急转向措施减小碰撞角度,避免T字碰撞。③全速后退,可行时抛双錨并借助拖船,降低船速,减小碰撞能量。碰撞后:我船船首撞入他船:微速进车顶住对方,有时可以用缆绳系住,配合用车,顶住对方破洞姿态,减少他船进水量。若船舶可能沉没或附近有浅滩,经对方同意,将其顶向浅处搁浅他船船首撞入我船:尽量减少或消除船舶纵向惯性速度,是本船停住,减少近水量。关闭水密装置,进行排水和堵漏。若一舷船体受损且破损部位位于水线附近时,应是其处于下风侧。
碰撞后的应变部署:1、查明碰撞损失。2、保证船舶水密和排水。3、堵漏措施。4、调整纵横倾。5、抛弃货物。
4.救助落水人员的四种旋回操船法的特点及适应场合?
单旋回:适用于“立即行动”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距落水者方位剩余20°舷角正舵停车;若落水者难以视认,航向改变250°时操正舵,一边停船,一边搜寻。双半旋回:适用于“立即行动”要求始终见落水者。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旋回180°并保持该航向航行;当落水者方位达正横后30°处再一次操满舵旋回180°;向落水者上风处定向驶进,适时降速,接近落水者。Williamson旋回:适用于延迟行动、立即行动、人员失踪,所需时间较长。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当转向角到60°时操相反一舷的满舵;船首距原初始航向的相反方向相差20°时回正舵;带航向变为初始航向相反方向时把定,发现落水者并接近救援。Scharnow旋回:适用于人员失踪。向任一舷操满舵;当航向改变量达到240°时操另一舷满舵;船首距原初始航向的相反航向差20°时回舵;航向变为初始航向的相反航向时把定。发现落水者接近并救援。 5.螺旋桨致偏效应及其作用a.沉深横向力b 伴流横向力c排出流横向力d.中心偏位作用:
1.静止中进车:螺旋桨排出流的作用能够产生足够的舵效,用2度到3度的舵角即可克服横向力的致偏作用保证船舶直航。2.静止中倒车:静止中的船舶操正舵倒车时,由于不存在伴流,只有倒车排出流横向力及沉深横向力的影响是船首向右偏转。3.前进中进车:船舶在正车前航时,沉深横向力,伴流横向力,进车排出流横向力以及推力中心偏位均存在,其作用方向相反,制偏作用取决于各种横向力的大小,总体偏装不明显。船舶在正车前航时,螺旋桨横向力致偏作用极小,用偏角保证船舶直航。 4.前进中倒车:开始倒车时,船速仍较高,伴流仍很强,沉深横
1.狭水道中操船要点:1)狭水道的全面调查;全面的水道调查应从大比例尺海图、航路指南出发,结合潮汐表、气象资料以及船员实际操纵经验进行。一般应在过狭水道之前予以完成。2)行驶在计划航线上;实现这一点需要采用正确的避险方法和导航方法。3)准确掌握转向点4)正确掌握航道宽度水深和避让幅度
2.狭水道中操船时的注意事项:1)随时确认船位,注意是否偏离航线。大风浪、急流中的航道浮标有移位的可能,用来导航时应多方参照而不可盲目相信。2)根据情况需要适时备车,备锚,必要时需不间断测深。3)浅水域航行时估计船舶富余水深不足时,最好应选满潮时通过,必要时应降速航行以减少首倾。应尽量避免在该类水域追越他船,以免因海底不平或倾斜产生较大偏航,操舵时应尽量做到有预在先、充分预防。4)通过潮流比较强的水道时,应选于视界良好、交通量较少的平流时进行,以免陷入被动局面。5)距岸较近高速行驶,船行波将引发沿岸系泊船的激烈摇摆运动,有时导致系泊船船体受损或缆绳绷断。因此,在有此类担心的狭水道中必须减速通过。6)夜间或雾中驶于狭水道时,因视界较差往往兼用雷达进行瞭望。狭水道内用ARPA协助瞭望尽管可给出有关碰
3、在有流弯曲航道中的船:1.顶流过弯;使船保持在水道中央略偏凹岸一边,把首对着流,用慢速顺着凹岸的弯势一点一点地内转,即随时要与岸线保持平行,尽量使船沿着水流流线航进,一旦用舵太迟或过早把定,就会使船首内侧受流而外偏。此时,应迅速加车用舵纠正之。当措施无效时,应果断抛双锚,快倒车,以防发生事故。2.顺流过弯;过于靠近凹岸航行时,船首将被排开,船尾被吸拢,使船产生转头而横越水道。反之,过于靠近凸岸,船首会受到弯嘴回流的作用而偏转,同时船尾也受到流压,使船冲向凸岸,因此,在顺流中过弯,应保持在水道的中央,使船尾坐着流,沿着弯势依次操舵转过。顺流中速度不易控制,舵效比较迟钝,为保证顺利过弯;可以提前停车淌航,在到达弯段前突然加车,以提高舵效。 4、运河中的船:1.保持在航道中线上航行2.选定航速3.偏转的产生与克服
4.运河中会船;1)系缆:系缆靠岸时,应尽量不用倒车。2)他船驶过时使系缆船剧烈摇荡而无法用缆稳定,为克服这种摇荡,必须松掉前后缆,用车舵抵消,否则易造成尾部与驶过船的尾部相碰,双车船只能用外舷车,以防碰坏螺旋桨。3)驶过船必须以慢速保持在航道的中线上航行。
5.狭窄入口处的操纵;1)将船的航线选在与口门连线中心成直角的方向上,2)在较远的距离即应走上预定的航线,并保持一定的凤、流压差角。3)当船首接近口门时,将船首领直,使船首尽可能靠拢上风一侧
进入口门。4)一当船首通过口门后,为防止船尾压向下风侧,应立即加车用舵将船尾甩向上风,顺利通过口门。
5、岛礁水域航行注意事项及操纵要点
1.注意事项:1)航路图志的精度不可盲目信赖2)航标系统极不完备;3)测深与确认船位4)多礁海域的海流和潮流5)需要实行严密的瞭望 2.岛礁水域的操纵要点 1)确保船位2)岛礁水域操船
(1)保持在礁区航行时连续作好雷达观测和测深。(2)尽可能在保向前提下减速航行。还应注意不致造成因流致漂移而触浅。
(3)做好应急准备,正确实施抛锚。
6,在分道通航制和交通管制及其附近水域操纵船舶的注意事项
1.熟悉分道通航制和交管及其附近水域的各种情况。2.备车航行,以便随时控制航速,根据情况加派了头。3.检查船舶操舵系统、声光信号设备、助航仪器是否正常,以确保安全。4.严格遵守分道通航制和交通管制等各种航行规定。5.近岸航行应减速,防止浪损。6.确认船位,走规定的通航分道。,7.故航行中对浮标不应盲目信赖。8.通过浮标时均要进行核对推算到达下一个浮标所需的航行时间。9.应选视线良好、平流、交通较疏时刻通过涨落流较强的区域,航行中应掌握流向、流速及其变化。10.夜航或能见度不良时应加强了望并开启雷达或ARPA,避让时仍需再次确认水面环境和情况。11.驶于浅水区域应连续测深,保证足够富余水深并选高潮通过,应减速航行,向浅水侧施舵,制止首向深水侧偏转。12.航行中转向或变速后应核对舵角指示器、车钟、转速表,防止船的动态与发令效果不符。 二、在分道通航制和交通管制及其附近水域中的操纵要点
1.航线标绘要顺着船舶的总流向并取通航分道中线为宜。2.认真了望观测,注意连续定位3.在转向、交叉警戒区内要小心谨慎,并采用安全航速4.及时用VHF沟通联系、协同避让, 7冰区水域的船舶操纵 1.进入冰区
1)从冰区的下风侧进入比上风侧安全。上风边缘冰块密集,在有涌浪时碎冰骚动,容易损坏船体。2)涨潮冰易结聚,退潮时碎裂。当厚冰随流快速漂移时,应等待缓流或无流时进入。3)当海面涌浪较大或有5级以上横风时,不宜进入。4)冰区的边缘是不规则的,应选择有舌状突出之间较平坦处进入,这里受浪的影响也较小。5)进入冰区时应保持船首与冰缘垂直,并将冲力降到最小。当船首顶住冰块时,再逐渐增加车速,推开冰块,驶向冰块松散的方向。 2.通过冰区
l)根据冰量正确选择航速2)有离岸风时,近岸边常有可航水道;有向岸风时,不能从冰的靠岸一边通过;3)通过冰区时最好少改变航向;4)冰区航行,要增加首尖舱及污水沟的测量次数,5)冰中转向,切不可一次用30°舵角,要用小舵角; 3.冰困后的措施
1)全速前进,左右满舵,以使船首有所松动,然后再用快倒车正舵退出,2)交互排灌各压载水舱的水,使船身左右或前后倾侧,以松动船身。3)用铁橇将压在船首下边的冰块敲碎,再用竹篙把船旁的冰块推向后方。4)在船尾抛下冰锚(冰锚抛法见后),带缆绞船,并配合倒车。5)上述方法均失败后,可试用炸药爆炸使首起浮。船首被冰困住,可在首前方或首左右用炸药爆破冰块。冰困中,不论是在采取脱险措施还是在等待破冰船或气候转佳,都应保持螺旋桨和舵的转动,以免尾后的水道被冰封住。 4.冰区锚泊
冰中下锚应选择薄冰或碎冰的浅水区,锚链长度不超过2倍水深,否则将会发生被冰困住或断链等事故。锚泊中,锚机和主机应随时处于准备状态,必要时可起锚驶离。 5.冰中靠泊
1)如泊位下端有余地,可对准泊位后端,向码头靠拢,带头缆至泊位前端较远的桩上,绞头缆,进车,外
舷舵、使船首紧贴码头扫过,将碎冰排挤出去。当船首到达前端位置时,如里档尚有少量浮冰,则可带上前倒缆及尾缆,开进车,利用排出流将碎冰排出,再逐步靠上船尾。2)如泊位后端无余地应将船首先对准泊位前端插入,带好头缆;倒缆及尾缆,用进车外舷舵,并在拖轮顶推协助下,挤压里舷的积冰。然后再用排出流将碎冰排出,按上述方法反复进行多次,可逐渐将冰挤碎排出,使船尾靠拢。 8,桥区水域操纵要点
1.调整航向,确认船速船位2.船墩入口处操纵:船首进入桥墩连线水域之前,调整风流压差角,使船舶保持平直通过桥墩连线水域,尽可能保持在航道中心线上,当船尾使出桥墩连线水域,会产生偏转,偏转角度越大,碰撞的风险越大3.船舶整体用过桥墩水域的操纵:重新预设风流压差角,采取适当操作 桥区水域注意事项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通航桥孔通过,保留足够的富余高度,富余水深,并与桥墩边缘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禁止船舶从有禁航标志的船孔通过。2)船舶进入桥区水域前,应当备车,并对船舶主要航行设备,号灯进行检查,确保处于良好状态。3)加强了望谨慎驾驶使用安全行素。4)如果发现桥区水域助航标志等有异常情况,不能确保安全过桥时,不得强行通过。并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同时向当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5)禁止在桥区水域内追月掉头是行货并排航行。6)配备有效的航海图书资料,并按规定进行更新。7)除非紧急情况船舶不得在桥区水域内停泊或抛锚。船舶因紧急情况在桥去属于停泊或抛锚时。应立即向当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按规定显示信号,用甚高频等发布船舶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驶离桥区水域。8)船舶应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和有关航行安全信息。如遇大风,能见度不良,汛期急流等异常情况,不能确保安全过桥时。不得冒险通过并应及早采取安全措施。
9)有下列情况之一,船舶不得通过大桥。能见度低于规定要求时。风力达到限制通航的风力等级是。汛期流速达到限制通航的速度是。其他严重影响航行安全的情况。10)主管机关的其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