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025-07-01

一、谈话导入

师: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骆驼和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西方的友谊和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板书课题)生齐读。

(出示金钥匙),生齐读。(见教参P179解读课题)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

出示自学提纲: 二、 学习课文

(出示生词)划分段落

师: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出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

师: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中国的丝绸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1,2)请孩子们快速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师: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

师: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3)(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非常恶劣)你是如何体会到的?)(见教参P176以及178)

师: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4)(5-8)

师:(出示)自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师:它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的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叫它——过渡段。(出示)(前三句对上文的中国丝绸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并点名了文章题目。)

1、(出示西汉榜文,生读)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出示:历尽千难万险) (一)精读第5—7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2、同桌合作,探讨补充。 3、全班交流,品读感悟。

出示句子一: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浩瀚的沙漠” 、“寡不敌众”、“日夜兼程”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出示课件)浩瀚的沙漠图 理解“浩瀚”,你能给“浩瀚”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③剽悍的匈奴骑兵图(2) 理解 “剽悍”和“寡不敌众”的意思。

④指导二次批注:这一路的艰险和劳累难道张骞不知道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张骞?(不辞辛劳、勇敢)让学生补充在第五自然段的空白处。

⑤指导朗读这个句子,从中体会张骞的勇敢无畏。 句子二: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在匈奴生活的时间久) 引导学生抓住“软禁”、“监视”、“一举一动”、“十一年”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师:在十一年漫长的时间里张骞还会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诱惑呢?出示张骞被软禁的文字资料。(~于〕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师:瞧,利用课前收集的一些相关资料也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张骞怎么做呢?出示句子“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进行理解品析。(见教参P176—177)

a、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b、相机指导二次批注:从这儿你又体会到这是个怎样的张骞?(出示)把这些新的体会补充在第六自然段的空白处。

c、引读句子“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深入体会张骞的忠诚与机智。

句子三:张骞等人马不停蹄,??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引导学生抓住“马不停蹄”、“人迹罕至”、“煎熬”、“白雪皑皑”、“终于”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出示课件)荒原图 沙漠图 雪山图。借助图片感受张骞一行人要走过荒原、沙漠、雪山,一路上真是凶险万分、困难重重。

③出示句式训练:

④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张骞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

⑤指导朗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张骞的有勇有谋。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出示:“历尽千难万险??”

(6)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二)略读第8自然段

过渡:公元前126年,历尽了十三年的千难万险,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这时张骞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展开想象。

回顾5-8自然段,了解张骞共两次出使西域,才最终打通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丝绸之路,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出示)

(三)引读第9自然段

1、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有着怎样的作用呢?请快速浏览第9自然段,从中找出一个句子来概括。用“——”画出来。(出示,生齐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

2、引读本段第2—4句,指名说说除了文中提到的,中国和西域之间还互相交流了哪些物品和技术?(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准确、鲜明、生动)第02课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