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介稳定化合物 D.易转变化合物
5. 莱氏体是一种 C 。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6. 亚共析钢的含碳量是 B 。
A. <0.0218% B. 0.0218%~0.77% C. 0.77%~2.11% D. 2.11%~4.3%
7. 室温下平衡组织为F+P的铁碳合金是 D 。 A. 工业纯铁 B. 共析钢 C. 过共析铜 D. 亚共析钢
8. 60钢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中,珠光体的相对重量百分数为 A 。 A. [(0.60-0.0218)/ (0.77-0.0218)]×100% B. [(0.60-0.0008)/ (2.11-0.0008)]×100% C. [(0.60-0.0008)/(4.30-0.0008)]×100% D. [(0.60-0.0008)/ (6.69-0.0008)]×100%
9. 钢中的常存杂质元素 D 会导致钢材在1000~1200℃进行热加工时,沿着奥氏体晶界开裂造成钢材的 B 。
A. 磷 B. 热脆性 C. 锰 D. 硫 E. 冷脆性 F. 硅
10. 在Fe-Fe3C相图中,ES线也称为 D 。 A.共晶线 B.共析线 C.A3线 D.AC m线
11. 在Fe-Fe3C相图中,GS线也称为 C 。 A.共晶线 B.共析线 C.A3线 D.ACm线
12. 在Fe-Fe3C相图中,共析线也称为(D)。 A.A1线 B.ECF线 C.ACm线 D.PSK线
13. 在铁-碳合金中,当含碳量超过 C 以后,钢的硬度虽然在继续增加,但强度却在明显下降。
A.0.8% B.0.9% C.1.0% D.1.1%
14. 在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含碳量为 B 。 A.0.67% B.0.77% C.0.8% D.0.87%
15. 铁素体的机械特性是 C 。
A. 强度高、塑性好、硬度低 B. 强度低、塑性差、硬度低 C.强度低、塑性好、硬度低 D. 强度高、塑性差、硬度高 三.
1. 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置换固溶体。 2.20钢的碳含量比T12钢的碳含量高。 3. 铁素体的本质是碳在??Fe中的间隙想。
4. 在Fe-Fe3C相图中的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变化曲线,通常称为A3线。 5. 共析钢结晶的过程是:L—L+A—A—P。
6. 在Fe-Fe3C相图中的ES线是表示由奥氏体冷却时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通称AC.m线。 7. 在铁碳合金平衡过程中,只有成分为4.3%C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8.GS线表示由奥氏体冷却时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通称A1线。 9. 亚共析钢结晶的过程是:L—L+A—A—F+A--F+P。
10. 在退火状态下(接近平衡组织),45钢比20钢的硬度和强度都要高。 四.
1. 默绘Fe-Fe3C相图,并填出各区组织,标明重要的点、线、成份及温度。图中组元碳的
质量分数为什么只研究到6.69%?
判断题
问答题
2. 解释以下名词:
(1)铁素体;(2)奥氏体;(3)渗碳体;(4)珠光体;(5)莱氏体。 3. 指出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石墨的晶体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特点。 4. 说明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及其意义。
5. 简述Fe-Fe3C相图中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写出转变式,标出反应温度及反应前后各
相的含碳量。
6. 比较Fe3CI、Fe3CII、Fe3CIII、Fe3C共晶、Fe3C共析 的异同点。
7. 钢与白口铸铁在成分上的界限是多少?碳钢按室温下的组织如何分类?写出各类碳钢
的室温平衡组织。
8. 说明含碳量对钢及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9. 根据石墨形态,铸铁一般分为哪几类?各类大致用途如何? 10. 分析石墨形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识别下列牌号的铁碳合金:
Q235,08F, 45, T10A, HT150, QT400-18, KTH350-10 。 12. 用杠杆定律分别计算珠光体、莱氏体在其共析温度、共晶温度转变完毕时,相组成物
的质量分数。
13. 现有两种铁碳合金,其中一种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中珠光体的质量分数为75%,
铁素体的质量分数为25%,另一种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中珠光体的质量分数为92%,二次渗碳体的质量分数为8%,用杠杆定律求出这两种合金中的含碳量,并指明它们按组织分类的名称。
14. 画出WB=1.2%的铁碳合金从液态缓冷到室温时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并用杠
杆定律计算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及相组成物的质量分数。
15. A为金属元素,B为非金属元素,形成二元相图如图4-5:
1)画出Ⅱ合金平衡冷却曲线以及平衡结晶后组织示意图,计算其室温下相组成物及组织组成物相对含量。
2)试分析不同冷却速度对下图中Ⅰ合金凝固后显微组织的影响。
15. 根据铁碳平衡相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Fe3CII含量最多的合金;珠光体含量最多的合金;莱氏体含量最多的合金。 2) 指出此二元系中比较适合做变形合金和铸造合金的成分范围。 3) 标注平衡反应的成分及温度,写出平衡反应式。
4) 分析Fe-1%C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并计算室温下其中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百
分含量,
第五章
一. 填空题
1. 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 奥氏体的形核 、 晶核长大 、 残余渗
碳体的溶解 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四个基本过程所形成的。 2.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性呈 羽毛 状,而下贝氏体则呈 针
叶 状。
3. 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 板条马氏体 、 片状马氏体 两种,
其中 板条马氏体 的韧性较好。
4. 钢的热处理是工艺由 升温 、 保温 和 冷却 三个阶段
组成成的。
5. 钢的淬透性越高,其C曲线的位置越 向右 ,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
小 。
6. 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350℃ -500℃ ,回火后的组织为 回火屈氏
体 。
7. 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150℃ -250℃ ,回火后的组织为 回火马氏体
和残余奥氏体 。
8. 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500℃ -650℃ ,回火后的组织为 回火索氏
体 。
9. 在钢的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
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回火屈氏体的形成 ,回火索氏体终结 。
10. 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线以下等温转变所获得的组织产物是
珠光体和贝氏体型组织。
11. 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 等温退火 和 球化退火 。 12. 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线以下转变的产物类型有 珠光体型 ,
贝氏体型 和马氏体型组织。
13. 要使钢件能够有效的发挥渗碳层的作用应在渗碳后进行的热处理工艺为 淬火加低温
回火 。
14.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化学介质的分解 、 活性原子的吸附
和 活性原子的扩散 三个阶段。
二. 选择题
1. 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B 。 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 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 C.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D.加热前的原始组织
2.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C 。
A.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B.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温度 C.马氏体的含碳量 D.临界冷却速度(Vk)
3. 碳素钢的马氏体点Ms和Mf与奥氏体的含碳量有关,随着含碳量增加,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