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村庄居住点,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较弱,对民主权利的要求比较少,容易满足。而地理位置较为开放的村庄居住点(比如靠近乡政府或者靠近道路的村庄),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较强,对民主权利的要求比较迫切,维权意识较强。从村庄的富裕程度也可以得出类似结论。
据民政部统计,中国85%的农村已经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重大村务基本上都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初步改变了过去大事小情由少数几个村干部决定的状况。同时,决策的程序逐步完善,决策内容逐步规范。因此,民主选举村委会成员的制度,将有助于启蒙农民的民主意识特别是民主主体意识,也使广大农民体会到了这种民主制度给他们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为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他形式的自治活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主政治研究中心.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04年)[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4.
[2]贺雪峰.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仝志辉.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5]张乐天.公社制度终结后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起的思考[J].战略与管理,1997,(1).
[6]张紧跟.村民自治的困境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5). [7]金太军.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互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战略与管理,2002,(2).
[8]赵秀玲.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难题及突破[J].社会科学辑刊,2001,(6). [9]肖唐镖.农村基层治理与民主实践中的宗族问题[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5).
[10]肖唐镖.宗族与村治、村委会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9). [11]毛寿龙,李梅.三农问题背景中的村民自治[EB/OL]. www.wiaap.org/200411/.
基金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重庆市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调查与研究(2003-ZZB-01)。
作者简介:邓斌(1969-),男,四川富顺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郭春甫(1976-),男,山东泰安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冉志(1955-),男,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