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十年西部大开发、深圳特区30年、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进度安排
大周(14天) 课日期 时 15 地图与地球;摸底考试 摸底考试卷讲评+作业讲解(3);9.11~10 大气运动(4) 9.21 天气系统与气候(3) 天气系统与气候(2);水循环与9.21~12 洋流(2);单元卷(3)自然环 9.25 境的整体性(3)、差异性(2) 差异性(1);单元卷(2);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9.27~8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10.9 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单元10.11~12 10.23 世界地理概况与区域地理学习(3);大洲的主要特征比较(2) 五个地区的地理特征(3);世界10.25~12 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3)单元 11.6 卷(2);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卷(2);模块滚动测试卷(3) 假 国庆放 教学内容(课时) 备注 1 9.1-9.11 2 3 4 5 6
人口和民族(3);中国的地形和气候(1)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2);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3)中国的农11.87 11.20 大地理单元(3);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1) 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2);单元卷(3) 11.228 12.4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3);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区位(2)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区位(1);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单元卷(2)12.69 12.18 系、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3)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3)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12.2010 1.1 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12 响(2)单元卷(2)人类面临的 ~12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 ~12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2) ~12 业、工业与交通(3)中国的四
的演变(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单元卷(2);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2) 区域发展差异(2)区域经济联系(2);单元卷(2);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11 1.3~1.15 1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2) 单元卷(2); 地理信息系统及1.1712 1.29 ~12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数字地球(2);单元卷(2)、模块卷(2) 1.3013 2.10 3月中2.1114 2.26 一轮复2.2815 3.12 ~12 选修Ⅴ 习 ~15 选修Ⅲ 旬结束~ 寒假(春节) 最迟于其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2);
3.1416 3.26 ~12 预计到5月上旬结束二轮复17 3.28~4.9 12 专题复习 4.1118 4.23 19 4.25~5.7 9 ~12 习,共41课时 20 5.9~5.21 12 第三轮复习(综合试卷、信息卷) 21 5.23~6.3 12 调整状态,复习迎考 附:第二轮专题目录 目录1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
专题二:地球的运动与光照图 专题三:等值线图判断 专题四: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五:气候分析 专题六:陆地和海洋 专题七:地理统计图 专题八:区位分析方法 专题九:区域地理
专题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一:选修部分 专题十二:地理答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