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
时间的齿轮在不停的兜兜转转,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两年有余,有必要停下脚步,细细的看一看我在教学中走过的路。我也曾像一年级的新生一样,对于周围的新环境格外的好奇和不适应。有一开始对讲台的蹑手蹑脚,到现在的落落大方,教学工作也找到了自己的轨迹。在刚结束的这一学期,忙碌中获得的新知,收获了经验,同样也留下了遗憾。
对于迈入教师行列的“新生\来说,如何在教学和带班过程中正确的取舍,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很好的驾驭这个问题,那么快快乐乐的带学生应该会不成问题。在我具体的工作中,结合得与失这两方面我想简单地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得”,适时的评价和正确的德育教育同等重要。
(1)在教学中做到“随风潜入夜”,再能收获“润物细无声”,合适的夸赞,用行动来鼓励孩子,会有很多收获
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掌握一种神奇的力量,唤醒他们,唤醒他们所接触的人。所以教育者只有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
1
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让年青的心灵欢快地飞跃起来,跳动起来。那么唤醒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夸赞。学生在学习中,会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成就,以增强自信和让人羡慕。教师及时的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被发现的喜悦,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化为强劲的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前进,达到精益求精的要求。高明的教师,不仅会赞美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成绩和优点,还善于赞美学生潜在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
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各种角度看问题,从细微处看出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及时准确地给予表扬。只要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教师就及时鼓励强化,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持久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中,有的同学作业进步了,教师写上“你进步了!”、“你今天的作业真棒!”、“今天你的字很漂亮!”“老师希望每次都看到你这么认真的作业!”等等,这样的评语,会产生无穷的魅力,使学生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好,对于一次小小的值日,做的认真,老师要及时的鼓励,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值日,提高他们团队合作意识。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都有获得老师夸赞的权利。
(二)、“德行为先”以身作责,雪中送炭——适时德育
2
孩子有了向上意识,教师的夸赞还是不够的,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是我上大学第一天,现代汉语老师的开场白,虽然简单地几个字,却让他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解。做一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并非易事,如果不能将学生的道德意识树立,一切都是空谈。班里的一名后进生,上课看不到他举手发言,每节课只能安静10分钟,其它的时间不是在影响周围的同学就是在做小动作,周围的左邻右舍对他抱怨连连,都不想和他成为同桌。学校通报批评也有他的“大名”。对于自己的值日,少做一次是做一次。唯有一点,别人要他帮忙的时候,他答应的非常爽快。想要“解决”这个后进生,我开始关注他。通过和他的谈话,才知道,父母离异,整天就在小饭桌吃住。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是可怜的,听到了这里,我心里不由的内疚起来。收起了对他的抱怨,多了几分关心。毕竟是孩子,他也想让别人来关心他,他也想有个健全的家庭。经过几天的观察,我想:学习一下子提不起来,我为何不找找其他的出口?我为何不让他有好的品德?这么爱乐于助人的孩子,那就给他机会,去做校园执勤。不但管理班级的不文明行为,全校的不文明行为也交他去监督。何乐不为。班会课上,其他同学听了我的决议,炸开了锅。我只说了一句:“谁都有犯错的时候,我想每位学生都是善良的,为何不给他一次机会?”全班安静了下来。看到他意外的表情,我知道,在他的内心,依然
3
没有放弃自己。通过几天的执勤,不爱听课的他。尽然能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讲了。胳膊上的红袖章起了大作用。通过多次谈话,说说名人小时候都在做什么,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孩子一下子有了自信,自己也在小心翼翼的维护着来之不易的荣誉。有道德规范的约束,有自己内心的积极向上,学习自然也会变得轻松得多。期末考试中,一向上不了九十的他,考了92.5,学习上有了进步,自己在班级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同学由一开始的排斥,到最后都在说他身上有哪些地方和以前不一样了,是名好同学。这样的评价,对于他来说,“好同学”胜过“学习好的同学”。通过他,我发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意识,怎么能有好的学习态度,以一部分也要取决于家庭教育是否和学校教育同步。有人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比作“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足见对孩子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保持平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与“后进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德行为先,不管是从教学,还是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不可小视。教育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要比教育一个只说不做的孩子容易的多。让我们从德育出发,先树人,再育人,蜡炬成灰时才是值得。
二、关于“失”,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不要雾里看花。 (一)得失相融
4
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世界,一只看自己。只有看清自己,才能够正确的对待得失。尤其是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我,在教学中的失误比比皆是,课堂上没有完成课堂设计,对于学生在习作中的错别字没有及时的挑出来,忘记通知学生穿校服等等。面对自己的失误,痛恨过,懊悔过,这样的失误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没有做到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人能够看清自己的失误,说明他有改正错误的态度,及时后果已经无可挽回,但是希望有下次出现的话可以让这类错误避免再次发生。这一学期,新的环境下,对于孩子和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看着新接手这个班的孩子,用陌生的眼神看着我时,自己突然感觉到压力骤然降临。怎样和他们尽快熟悉,怎样快速的了解整个班的情况,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在我不长的教学经验中,告诉我,想要上好一堂课,除了认真备课和设计课堂外,与学生达成彼此之间的信任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陆陆续续的围过来问我问题时,我便知道这是一场情感“拉锯战”,班里人称“猴精”的孩子让我印象深刻,他的思维反映敏捷,尤其是上数学课,那是他独占鳌头的45分钟,但是对于语文课,感觉每次都是在\长征\,语文成绩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时好时坏。一开始的我可谓严师,对他的要求比较苛刻,作业写不好重写,课文读不好一遍又一遍的读。这样反复了几周,成绩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心里暗暗下决心,这块“顽石”一定要让他心服口服。现实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