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_诸葛亮___,字_孔明_,__三国__时期著名的__政治__家、_军事_家。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夫君子之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以成学 ....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冶性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三、翻译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7、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1、本文就体裁而言,属于__议论文_,论点是____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 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从____做人____和____学习_____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2、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3、《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志、学、才。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
1
1
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修养是成才的保障。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6. 本文作者主要从___做人 __和__ 学习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___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____
7.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示例: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9. 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本文论述了三层关系,分别为:
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11.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总结了一生经历,表达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是: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