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党员主体地位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党员在党的事业中当家作主的地位,尊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进程中,党员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行为主体,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能动实践者。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开展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整个党的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 党员主体地位的含义。
“党员主体地位”就是指广大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的组织、党的生活、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主体,在党的一切活动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党员的主体地位在本质上就是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员在党内当家做主是党内民主的本质与核心,也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本质与核心。党员主体地位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个体与群体的统一、素质与体制的统一、地位与作用的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
党员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党员是党的组织的主体。党员与党的关系好比树木与森林,细胞与肌体,但党员之于党的组织,不仅仅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它首先是一种主体性的关系,每一个党员都可以
1
在认识、健全、完善、影响党的组织和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都应该在党的组织中居于主体地位。 二是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全体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功劳大小,在党内的地位一律平等,都享有平等的权利,都应平等参与党的组织生活。离开党员这个主体,党的生活也就不存在了。三是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党内权力运行必须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四是党员是党的建设的主体。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先进性建设以及党的日常工作都必须通过党员的具体工作才能有效落到实处,这些工作的主体必然是广大党员。五是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是党的事业,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立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就把自己的一切同党的事业融合在一起了。因此,党的事业也就是每一个党员的事业。党员当然也就是党的事业的主体。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以生产为导向,以安全为核心的行业文化特征。党员的主体地位同样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民主管理、行政监督、安全生产等都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党员在这些工作中都发挥着主体作用。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意义。
当前在一些基层组织中存在着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协商,重文件、轻沟通的一些倾向,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影响了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在经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要全
2
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紧紧依靠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所在。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先进性建设才有不竭的源泉。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出来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行为主体,只有细胞健康,党的整个肌体才会健康,党的事业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先进性建设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只有使党员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党的事业的主人,才能真正关心党的前途命运,真心维护党的威信和形象,自觉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实践证明,抓住了党员主体这个根本,促使党员自重、自律、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党员的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有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党的先进性才能得以巩固和提升。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夯实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是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形式,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必须以党内民主制度作保障。可以这么说,不能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党的民主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从当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要求看,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基点放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充分保障党员的主体权利上。实践证明,抓住党员主体
3
这个根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党内民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全面推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党员主体”的思想,尊重党员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作为推动党的各方面建设改革创新的源泉。实践证明,抓住党员主体这个根本,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和谐融洽、团结奋进的局面,就能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电力企业这一特殊领域,党员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甚至会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全面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推进电力企业全面发展是电力企业需要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全面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一部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党规,要求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我们要在这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员主体地位要在党内民主制度中体现,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实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按照十
4
七大的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健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党内民主机制。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升党员文化素质,培养党员权利意识 鼓励和组织党员多学习、多实践,为其营造有利于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提高党员民主素质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应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学习十七大精神,让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党员是党的生活的主体;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党员是党的建设的主体;党员必须生活在党的组织之中。通过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能力。要加强党员的权利意识教育,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党员的平等意识教育,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在党内所有党员都是平等的;通过提高党员对自身权利的了解程度、坚定党员运用自身权利的信心、锤炼党员维护自身权利的勇气,强化党员的主体权利观。
(二)健全权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党员主体权利
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在管理中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切实维护和实现党员的各项权益;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基础,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引导广大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敢讲话、讲真话。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如果党内充满着封闭性,普通党员只有听命服从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就做不到党内民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