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记录(2)

2025-07-03

?先确定伤患人员或你自己均无进一步的危险;

?迅速采取行动,镇静地对最紧迫的状况给与优先处理; ?如患者呼吸停止,应清理呼吸道,实施人工呼吸; ?控制出血; ?减轻伤患焦虑;

?移动伤患之前应将骨折部位及大创伤部位予以制动处理; ?观察并记录伤患状况及任何变化;

?使围观人群散开,保持伤者四周环境之安静;

?对神志不清/疑有内伤/腹部有贯穿伤者,均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 ?如需要时尽速寻求支援或送往医院。

6.事故案例分析

1.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7.28”爆炸事故 1.1 事故简要经过

2006年7月27日15时10分,首次向氯化反应塔塔釜投料。17时20分通入导热油加热升温;19时10分,塔釜温度上升到130℃,此时开始向氯化反应塔塔釜通氯气;20时15分,操作工发现氯化反应塔塔顶冷凝器没有冷却水,停止向釜内通氯气,关闭导热油阀门。28日4时20分,冷凝器仍然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又开始通氯气,并开导热油阀门继续加热升温;7时,停止加热; 8时,塔釜温度为220℃,塔顶温度为43℃;8时40分,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氯化反应塔物料的爆炸当量相当于406千克梯恩梯(TNT),爆炸半径约为30米,造成1号厂房全部倒塌。

2.2 事故原因分析 2.2.1 工艺上,用铁棒消除减压蒸馏釜残碴时,铁棒撞击釜底放料阀产生明火致使残碴燃爆,但在操作中灯泡破裂产生明火也不能排除。

2.2.2 管理上,企业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又没对检修、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职工在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冒险蛮干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在生产工艺不成熟和车间设备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下,冒然生产2,4-二氯氟苯,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3 经验和教训

2.3.1 杨副厂长违章指挥工人在禁火区用铁棒及白炽灯从事化工检修工作,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因本人已死亡,不予追究。

2.3.2 杨厂长拒不执行县有关部门专门召开的2,4-二氯氟苯产品安全生产会议纪 要精神;未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擅自生产2,4-二氯氟苯;拒不执行县安委会发出的“应立即停产限期整改”的决定。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主要责任,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3 横林镇工业公司周副经理,分管产品的审报和企业管理工作,参加县召 开的2,4-二氯氟苯产品安全生产专门会议后,未能及时落实会议纪要精神,未采取果断措施,督促该厂停产整顿,应负领导责任,给予撤职处分。

3. 台州某化工企业“11.13”氢氟酸中毒事故 3.1 事故经过

从2OO4年3月起,该公司使用某仓库,将原溶液为55%的浓氢氟酸进行1:1000的稀释后卖给附近的一些公司作为洗涤用,但他们一直未向有关部门报告,擅自经营危险品。13

日下午l3时左右该公司雇佣5人搬运浓度为55%的氢氟酸。因盛装氢氟酸的聚四氟乙烯塑料桶破损,而下人不知道泄露的液体品名、毒性、及注意事项,所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事搬运工作,在搬运过程中裸露的皮肤有疼痛也未引起重视,直到搬运结束后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后因疼痛加剧于l3时40分被送到台州医院路桥分院医治,并于当晚2l时被转入台州医。

3.2 事故原因分析

3.2.1 工艺上,产品生产工艺简单,没有设置专门的工艺员。

3.2.2 管理上,没有对操作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5名搬运工均为当地农民, 男性,年龄在47~65岁,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下,曾经搬运过氢氟酸,但未发生塑料桶破损现象,不清楚如何处理氢氟酸中毒事故。安放氢氟酸这样的高毒高腐蚀物品,并没有经过环保部门批准,算是违规操作。

3.3 经验和教训

3.3.1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盛装氢氟酸的塑料桶泄漏导致污染皮肤;高浓度的氢氟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对运输和储存氢氟酸的设备和容器有特殊的要求,由于用人单位没有及时对包装材料的完好性进行检修;操作工对该化学品的危害性了解不足,从而导致该次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3.3.2 应该充分、高度的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性,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义务,积极为劳动者创造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预防与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4.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11.27”爆炸等事故 4.1 事故经过

重氮化工艺过程是在重氮化釜中,先用硫酸和亚硝酸钠反应制得亚硝酰硫酸,再加入6-溴-2,4-二硝基苯胺制得重氮液,供下一工序使用。11月27日6时30分,联化公司5车间当班4名操作人员接班,在上班制得亚硝酰硫酸的基础上,将重氮化釜温度降至在25℃。6时50分,向重氮化釜加入6-溴-2,4-二硝基苯胺,先后分三批共加入反应物1350千克。9时20分加料结束后,开始打开夹套蒸汽对重氮化釜内物料加热至37℃,9时30分关闭蒸汽阀门保温。按照工艺要求,保温温度控制在35±2℃,保温时间4-6小时。10时许,当班操作人员发现重氮化釜冒出黄烟(氮氧化物),重氮化釜数字式温度仪显示温度已达70℃,在向车间报告的同时,将重氮化釜夹套切换为冷冻盐水。10时6分,重氮化釜温度已达100℃,车间负责人向联化公司报警并要求所有人员立即撤离。10时9分,联化公司内部消防车赶到现场,用消防水向重氮化釜喷水降温。10时20分,重氮化釜发生爆炸,造成抢险人员8人死亡(其中3人当场死亡)、5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建筑面积为735平方米的5车间B7厂房全部倒塌,主要生产设备被炸毁。

4.2 事故原因分析

4.2.1 工艺上,操作人员没有将加热蒸汽阀门关到位,造成重氮化反应釜在保温过程中被继续加热,重氮化釜内重氮盐剧烈分解,发生化学爆炸,是这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4.2.2 管理上,重氮化反应系统没有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紧急停车系统;重氮化釜岗位操作规程不完善,没有制定针对性应急措施,应急指挥和救援处置不当,是这起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4.3 经验和教训

4.3.1 要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认真开展“回头看”和化工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检查。

4.3.2 切实加强新建化工装置试车过程的安全管理。

4.3.3 加大安全投入,加强仪表控制系统的维护管理,提高化工装置的控制水平。

4.3.4 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记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河道保洁协议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