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繁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高等专科养殖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畜禽生殖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繁殖技术及其繁殖管理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繁殖是动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代繁殖技术是提高畜禽繁殖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改进畜禽品质、提高其生产性能的必要措施,是增加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此外,繁殖控制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也为现代集约化畜牧业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组织、计划管理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畜禽繁殖的学科,动物繁殖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生殖激素、公母畜的生殖生理、人工授精技术、受精、妊娠与分娩、繁殖控制技术与胚胎工程、繁殖力等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包括掌握畜禽生殖生理的普遍规律及其种属特征,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指导畜禽的繁殖实践;了解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及其繁殖管理方法。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都不能偏废。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动物繁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结合观看录像教材(电视课),以进一步了解、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操作和要求。在实验和教学实习中多观察、多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主要的繁殖技术操作。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未作具体要求的教学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5学分,其中录像教材(电视课)17学时,课程学习指导录像课2学时,实验课15学时,另安排一周教学实习,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章 次 教 学 内 容 总学时分配
录像教材(电视课)
学时分配 0.5学时 0学时 1学时 2.5学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绪 论 家畜的生殖器官
生殖激素 母畜生殖生理
1学时 3学时 4学时 6学时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实验与实习 课程学习指导
合计
公畜生殖生理 人工授精技术 受精、妊娠与分娩 繁殖控制技术与胚胎工程
繁殖力
6学时 6学时 8学时 8学时 3学时 45学时
90学时
2.5学时 2学时 4学时 3.5学时 1学时
2学时 18学时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 论 (1学时) ● 教学内容
动物繁殖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同其它学科的关系,动物繁殖科学进展概况。 第一章 家畜的生殖器官 (3学时) 结合实验一讲授。 ● 教学要求
了解公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形态特点及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公畜睾丸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以及附睾、副性腺的组成和主要作用;母畜卵巢、生殖道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及功能
公畜的生殖器官的构成、各部位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第二节 母畜的生殖器官及功能
母畜的生殖器官的构成、各部位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第二章 生殖激素 (4学时) ● 教学要求
了解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对生殖机能调节的作用。掌握主要生殖激素的相互关系。
重点掌握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催产素(OXT),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FSH、LH、PRL),胎盘产生的促性腺激素(PMSG、HCG),性腺激素(A、E、P)及局部激素(PG)的作用器官,名称缩写,主要生理作用及生产中的应用。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生殖激素的定义、来源、分类、作用;生殖激素的作用特点。 第二节 生殖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与垂体、性腺的关系,生殖激素主要在母畜发情周期中的调节作用。 第三章 母畜生殖生理 (6学时) ● 教学要求
了解母畜初情期,性成熟的生理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初配年龄。掌握卵泡生长全过程中各级卵泡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发情周期的概念,发情周期中母体的生理和形态变化,各类家畜发情周期的特点。 重点掌握卵巢的周期活动,发情周期中主要生殖激素的变化及对发情周期的调节,尤其是发情期的主要生理特征。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初情期、性成熟
初情期、性成熟的概念、特征、配种适龄,繁殖能力停止期。 第二节 发情周期
卵巢的变化——卵母细胞的发生和卵泡的发育、排卵、黄体的生成和退化,生殖道的变化;精神状态变化。发情周期概念,发情周期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生理特征。 第三节 制约发情周期的因素
外界因素——繁殖季节,饲养管理。内在因素——激素作用,神经作用。 第四节 各类家畜发情周期的特点及发情鉴定 牛、马、猪、羊的发情周期特点,发情鉴定方法。 第四章 公畜生殖生理 (6学时) ● 教学要求
了解公畜性成熟的生理特征和影响因素,精子发生过程,附睾的功能。掌握精子的形态结构。 重点掌握精液的理化特性和精子的生理特性,外界条件对体外精子的影响,为人工授精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畜的性机能
初情期、性成熟、适配年龄、性行为。 第二节 精子的发生及精子的形态结构
精子发生过程,精子发生周期、精细管上皮周期,精细管上皮波,精子发生所需时间,精子的成熟和排放,精子发生的激素调节,精子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精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精液的组成及其功能,精液的化学成份,物理特性。 第四节 精子的生理特性
精子的代谢作用,精子的活动力,精子的其它特性。 第五节 外界因素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公畜的年龄和健康、营养、运动、配种次数及季节的影响。 第六节 外界条件对体外精子的影响
温度、渗透压、光线、pH值、电解质、稀释度和浓缩、化学物质和常用药品,振荡和离心。 第五章 人工授精技术 (6学时) ● 教学要求
了解家畜人工授精的各个技术环节。掌握牛、猪、羊的人工授精技术方法。 重点掌握精液品质检查、稀释与保存。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人工授精的意义,发展概况,技术环节。 第二节 器材消毒
煮沸消毒、蒸汽消毒、干热消毒、紫外线消毒、酒精消毒。 第三节 采精
采精前的准备,采精方法,采精频率。 第四节 精液品质检查
意义和目的,主要检查项目的方法,特点及其同受精率的关系。 第五节 精液的稀释
意义和目的,稀释液的主要成份,稀释液的配制和稀释方法。 第六节 精液的保存
液态精液保存,精液的冷冻保存。 第七节 输精
输精前的准备,输精的要求、方法。 第六章 受精、妊娠与分娩 (8学时) ● 教学要求
掌握配子在受精前的运行,受精过程。母体妊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胚胎发育和生长的基本规律,分娩发生的调节机理,产力的来源,胎儿同产道的关系,助产原则。 重点掌握受精过程,各家畜胎膜、胎盘的特点,妊娠诊断方法。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受精
配子的运行,受精过程。 第二节 妊娠
胚胎的早期发育——受精卵的发育,胚胞的附植。胎膜、胎盘和脐带。妊娠母畜的生理变化。妊娠诊断。
第三节分娩
分娩发生的原因, 分娩预兆,分娩时胎儿与产道的关系,分娩过程,助产,产后期及产后护理。 第七章 繁殖控制技术与胚胎工程 (8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