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选择(颜色、性能等) 放置的位置.......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P4 1.填一填
(1)高原 盆地 峡谷 (2)少 多 (3)西 东 2.填表
山地: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平原:低平而宽广
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P35 1.填一填
(1)内部运动 (2)地核、地幔、地壳 (3)地壳、地幔、地核 (4)不断的变化、地震、火山 喜马拉雅 (5)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 2.分析解答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危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
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
火山的形成: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爆发能喷出多种物质,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P37 1.选一选 A、B、A、A 2.分析解答
由于岩石的风化现象
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 P38 1.填一填
(1)小石子 腐殖质 水 (2)沙 黏土 (3)沙砾 沙 粉沙 黏土 植物的残体 2.分析解答
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第五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P40 1.填一填
(1)打散 侵蚀 (2)流水 (3)泥土 雨水 2.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单
材料名称 花盆 绿豆种子 黄色土壤 黑色土壤 红色土壤 实验计划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种子数量、水、温度、土壤量 不同土壤 1.分别用三个花盆装相同土壤量的黄色土壤、黑色土壤和红色土壤。 实验方法 2.分别在花盆中放入三粒绿豆种子。 3.放在统一的地方,给予相同的水量,保持温度一致。 4.观察和记录绿豆种子发芽的情况。
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P42
数量 3 9 1 1 1 1.选一选 B、C、C 2.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设置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植被的情况
实验现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水和土流失少 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水和土流失多 实验结果:无植被覆盖侵蚀严重,有植被覆盖侵蚀轻。
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P43 1.辨一辨 √、×、√、√ 2.分析解答
上游两岸是石头,中游是鹅卵石,下游是沙子。
第八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P45 1.填一填
(1)有植被覆盖 土地陡坡小 (2)风 冰川 波浪 重力 (3)人类自身 2.分析解答
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
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四单元 运动与力
第一课:《我们的小榄车》 P47 1.填一填
(1)重力 (2)下 下 (3)力 快 2.实验探究
快慢顺序:3、2、1
我们的发现:拉力小,小车运动得慢 拉力大,小车运动得快
第二课:《用橡皮筋动力》 P49 1.辨一辨 √、√、× 2.实验探究
平均距离:2.8 6.1 10.2
我们的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P51 1.选一选 B、A、B 2.实验探究
向乙同学方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