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教学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②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防备措施分别是什么; 3、把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①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教师: 1、播放——健康歌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什么是健康? 3、“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 灰指甲哪类疾病?
4、为了更好地防备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师:课前我让大家对自己家的疾病情况作了调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记忆和向家长的询问情况把自己得过疾病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这些疾病是否传染,都有哪些症状?
教师: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变化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比如——学生:近视眼、贫血、骨折??
教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
教师: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晰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二、引导学生,推进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传染病由什么引起的呢? 学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教师:对,我们把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有关病原体的资料,同时思索一些问题: 三、通过学生提问,增强学习气氛
四、课堂小结,巩固训练,结束新课
教师: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首先要有传染源。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
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以流感为例,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四周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好,我们了解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我们再以流感为例,哪位同学来说明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
学生:流感的传染源是流感病人,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是所有人,特殊是老人和小孩更轻易患流感。
11
第十一课 吸烟的危害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中小学生绝对不能吸烟。
教具(课前准备)
有关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宣传资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宣传世界“无烟日”的有关材料)国际上为什么要定出一个全世界的“无烟日”?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讨论一下这个课题。
二、学习新课
1、阅读介绍吸烟有害呼吸道的资料。思考问题: (1)吸烟对人体有害吗?
(2)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哪些器官?
(3)长期吸烟,这种危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4)在你的观察中,吸烟的人有些什么表现? 2、学生交流讨论。
3、香烟中有害成分是尼古丁,它的毒害程度是什么呢?(介绍关于尼古丁的材料)吸烟的人无疑会受到尼古丁的伤害,那么对周围被动吸烟的人有没有伤害呢? 世界定了一个“无烟日”,它的意义是什么?在哪一天?
4、小结:酒是用粮酿制而成的,成年人少量地饮用是有好处的,所以,医学上还用它制成药酒治病强身。但是,如果大量地喝酒,就会损伤脑、胃、肝等内脏,长期大量饮酒,课文上介绍会有更大的伤害,是什么?
三、总结: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不能喝酒。过年或过节,有时大人一高兴,也会让小孩喝酒,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少年儿童自己也要自觉地抵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好玩而无所谓。大家一定要记住,烟酒有害健康。
板 书
11、吸烟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尼古丁 气管 肺)
12
第十二课 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快乐,留住快乐,升华到创造快乐,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行动去调节和保持快乐的情绪,提高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2、愿意快乐地学习、生活,并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培养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2、了解学生有哪些不快乐事。 活动过程
一、快乐总动员
1、播放《幸福拍手歌》,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师生互相问好。
2、今天老师将与你们一起上一堂心理健康课——我成长,我快乐。(板书课题) 二、心空观测台
1、大家都来说说自己快乐的事情吧。让快乐伴我们行! 让学生写自己快乐的事,小组交流。(放轻音乐)
2、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让一份快乐变成几十份快乐?(指名交流) 3、小结:快乐无处不在。以愉悦的心情看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三、聪明一休谷 1、(出示故事课件)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很远的地方,大女儿家卖雨伞,小女儿家卖太阳帽。两位女儿家的生意都很好,可是,这位老婆婆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愁眉苦脸,邻居问她为什么事发愁,她说:“我整天为两个女儿家担心,晴天,大女儿家的雨伞就没人买了,而下雨天,小女儿家的太阳帽怎么卖得出去呢?你说,我能不愁吗?” 这位邻居听了,对老婆婆说了一句话,老婆婆就开怀大笑了。 讨论 1)、不论是晴日,还是雨天,为什么老人都会发愁呢? 2)、你们猜,邻居说了什么话,老人就开怀大笑了? 3)、情境模拟表演。(分别模拟不同年龄的邻居) 4)、原来老人的快乐魔棒就是——揭示:快乐的秘笈:换个角度看问题,会使你心情豁然开朗。(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三封信),怎么使这些同学也能换个角度想一想,让他们快乐起来呢?请你选择一封来信帮老师回复。 2、(课件出示:A、王老师,你好!期中试卷发下来了,成绩一向数一数二的我,这次由于粗心,只得了两个“优”,其他都是“良”。我心里难受极了,眼睛直直地看着试卷,眼眶里噙着泪水,忽然,我一把将试卷揉成团,塞进抽屉,趴在桌上呜呜大哭起来。——一个成绩掉队的男孩
B、我有个3岁的弟弟,爸爸总是对弟弟特别好,而很少关心我,我觉得自己在家里成了多余的人,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一个伤心的女孩
C、昨天上常识课时,我偷偷地看漫画书,被我的好朋友小明看见了,没想到他马上报告了老师,我被老师批评了,你说他还是我的好朋友吗?太气人了!——一个爱漫画的男孩) 4、小组里互相亮出点子。(板:心理暗示、注意转移、尽情倾诉、了、合理宣泄??) 四、总结全文
13
第十三课 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活动过程。 2、能用实验对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3、在游戏过程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4、在活动与交流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认真求实,勇于探索的品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实验中,亲身体会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难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对双方公平的含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质地均匀的两枚硬币。 教学过程:
播放动画录象:小明、小刚约定同时抛一枚硬币,抛出“正面朝上”视为成功了,否则失败 提出问题: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是( )事件,如果( )了我们就视为成功了,反之就视为( )了。(1) 观看录象
(2) 讨论回答实情实景,激发学习兴趣,轻松感受数学中的“成功与失败” 出示幻灯片1: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给出问题:凭经验,猜测成功的次数会是多少?(1) 大胆猜测
(2) 分组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猜测交流,自主学习的空间。 1、组织学生分组做抛两枚硬币的实验
2、引导学生在累计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过程总完成列表格、作折线统计图 (1) 分组实验、(2) 列表格(3) 画折线统计图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经历“猜测—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猜测”的过程,了解随机事件的成功率(即发生可能性)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规律 2、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强调规律。(1) 观察折线统计图 (2)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1、出示幻灯片
2、引导学生分析此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3、比较个人、组、班成功率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发现规律。 (1) 随实验次数的增加,成功率如何变化? (2) 失败率最后稳定在哪条线附近? 学生读图表,完成下列活动
(1) 将40位同学的成功次数由小到大排列,找中位数 (2) 求平均数
(3) 画条形图找众数 (4) 学生分析填表 (5) 组间讨论、交流
(6) 学生代表发言,指出规律。 (7) 组织讨论 (8) 代表发言
小结:引导学生谈收获及心得
14
第十四课 别人眼中的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学会真诚地和别人交流,把表扬当鼓励,把批评当作提醒,不断地完善自己,懂得用宽容、乐观的心态去感受别人的目光。
教学重难点:学会真诚地和别人交流,把表扬当鼓励,把批评当作提醒,不断地完善自己,懂得用宽容、乐观的心态去感受别人的目光。
教具准备:镜子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生答)老师拿出一面镜子,请学生上来看着镜子说说那位朋友是谁?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朋友吗? 2.师引导:“我们不仅能从这面镜子里看清楚自己,而且还能从另外一面会说话的镜子中找到自己呢!不信?那就让我们去找找看吧!”(同桌互相看对方的眼睛) 3.说说你在别人的眼里看到了什么? 4.揭题:别人眼中的我。
二、 师生交流
1.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2.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生如说了老师的缺点,师也要愉快地接受) 3.生四人一组,互相说说别人在自己眼中是怎么样一个人。 4.指名说说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在同学眼中的你 (2)在老师眼中的你 师:“你在老师眼中可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孩子哦!劳动积极,特别是做值日的时候??” 师:“你在老师眼中也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特别爱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 ……
(老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你真棒!”、“你很出色!”)
三、完成课堂作用 1.填写老师眼里的我。 2、父母眼里的我。
四.小结
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好学生在父母的眼中,大家都是最棒的孩子,如果你们在生活中多与他们交流,多和老师和同学交流,你会更了解自己,变得更加出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