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复习

2025-08-16

1、谈谈你对自然辨证法这门学科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学科的基本功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依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其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和科学技术史为依据,运用方法论研究整个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古代社会开始,人类在一切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自然观,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方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2、谈谈你对“系统的特征”的认识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总体。它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形式。 7、系统的特点: 1)开放性 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动态性 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3)整体性 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加和。 4)层次性 指一方面系统有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3、如何理解科学与技术本质并谈谈两者的区别

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4、谈谈科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的启示

作为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库恩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库恩将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来研究科学发展的动态历史结构。他通过这样的方法从历史的、社会的观点出发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发展有量的积累,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不断交替的科学发展模式。这实际上是一种进化与革命相结合、科学内部因素与科学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发展模式。

在我看来任何理论都有它本身的历史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带着宽容的眼光去评价前人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接近真理。同时真理本身也是相对的,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吸收前辈的经验,不断的发展前人的理论,从而不断推进科学的发展。

5、以自然观的历史发展为依据,如何理解科学发展与自然观演变之间的辨证关系

自然观与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社会,促进社会发展这一矛盾主体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1、自然观的形成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比如在原始时期的人类面对的是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大自然,当时的社会水平不容许人类对自然界有更多的认识,还没有完备的自然观理论。中国人对土地的强烈依赖,很容易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推崇天人合一,万物有情的自然观。因而有了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而到后来的禅宗哲学,更是推崇顿悟,玄而又玄,此时称为原始的宗教自然观。而当泰勒斯的水本原

说和德拉克利特的火本源说提出后,将火或者水作为世界的本源,形成了古代朴素自然观。

2、自然观是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的哲学概括。在这一自然观的指导下,人类展开了对于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这一活动自然而然受到了自然观的指导和影响。以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为例。中世纪的欧洲被宗教神学笼罩,把自然的神秘力量与信仰联系到了一起,并把上帝等神灵作为创造并控制自然的神物。这种自然观的统治下,人类认为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神,上帝赐予的。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理所当然的归因于神灵。托马斯 阿奎那作为宗教神学的捍卫者,把亚里斯多德以及托勒密的地心说思想加以扭曲和利用,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可见,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技术的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自然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的自然观能促进科学技术的积极发展,相反落后的自然观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6、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一、整合资源,容易取得原创性重大科研突破。A领域的研究问题,用B领域的方法,往往会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二、思想交融,利于综合性地解决全球性问题。在社会发展中,人类会遇到诸如人口、食物、能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问题,这仅靠任何单一门学科或一大门 类科学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而惟有交叉科学最有可能解决三、创新方式,了解、学习、领会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会利用其他领域的知识来解决自己领域的难题;同时,利用融会贯通,把自己专业的知识创新性的使用到其他领域

7、谈谈你对工程技术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社会责任的认识 8、试析学科划界理论中的实证原则

1、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

逻辑实证主义也称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用意义标准来解决划界问题,认为有意义的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提出以证实原则为核心的意义标准,可证实性原则及时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也是区分有无意义的标准。 2、波普尔的分界

波普尔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标准并不能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因为可证实性标准是“既窄又宽”。它窄在将一些不能在逻辑上归化为单称经验陈述的理论排除于科学之外,宽在将一些声称经过经验证实的东西,如占星术等纳入了科学的领域。[5]这样一来,可证实性原则就没有解决划界问题,也不利于科学的发展。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性标准来解决划界问题,认为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就是它的可否证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可否证性、可反驳性和可检验性这三者在波普尔看来是一致的。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被经验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 3、库恩的范式论划界标准

库恩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过于严格,绝对,从而简单化,将很多科学命题排除于科学之外;但是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又过于模糊,没有对科学与非科学做出实质性的划分。库恩提出了范式论划界思想,认为把科学与非科学区分开来的标准正式有无范式。 4、费耶阿本德的消除分界论

库恩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上是左右摇摆的,一方面主张以上划界,另一方面又说“不一定要寻找一条界线分明的决定性的标准”。[9]他的无需分界的思想,被费耶阿本德发展为“消除分界论”。

费耶阿本德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库恩的范式论,都无法圆满的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他说“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离不仅是人为的,而且也不利于知识的进步。”[10]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学之间没有一条绝对的界线,不存在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宗教、科学与神话的绝对普遍的标准,而且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

是因为“科学到处被非科学的方法和非科学的成果所丰富”,科学中有非科学的因素,非科学中也有科学的因素;很多以前被认定为是非科学的神话可能会发展成为今天的科学。

9、谈谈你对科学的价值问题的看法

科学价值的含义: 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科学对人或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科学的价值是以科学属性作为客观基础的科学客体与一定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价值的划分: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有价值的。科学价值既存在于科学的内在属性中,也存在于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因此,科学价值可以划分为“科学中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两个基本方面。

(1)科学的内在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是指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以及从实际出发,实事来是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内在价值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2)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它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其一,科学能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其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1、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学科。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一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三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的一般方法。

2、谈谈你对系统的特征的认识及其方法论意义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点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本质特征是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征,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发挥个体与个体之间最大效应完成系统整合提高系统效益。

3、如何理解科学与技术本质并谈谈两者的区别

科学的本质特征:1、科学实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现象。2、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堆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证实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3、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1、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者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既可以包括技术活动,又可以包括其最终的成果。2、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的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主要区别:(1)活动过程不同:科学是从实践到认识,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定的;技术是从认识到实践,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目标相对明确。(2)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技术的任务是要有所发明。(3)研究方法不同:科学研究属于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属于应用研究;(4)结果和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多的产品。(5)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不同:科学有长远的、根本性的价值,不一定有现实的经济效益;技术体现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军事价值。(6)发展进程不同: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与它的技术水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关系。

4、谈谈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的启示

库恩认为科学发展遵循以下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从前科学进入科学的标志是范式的出现。当处于常规时期的范式遇到困难,出现越来越多的难题不能解决时就进入危机阶段,结果导致旧范式被抛弃,新的范式产生,这就是科学革命时期。启示:科学不是停留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而是不断探求新知识,抛弃旧范式,接收新范式的过程,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发展受到内外因素的共

同制约。但是科学革命不是突变性的不能忽略继承性的一面。

5、以自然观的历史发展为依据,如何理解科学发展与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其中科技对自然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总共经历了原始的宗教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自然观的历史发展为依据,科学发展与自然观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自然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有影响了人类自然观的形成。

6、多学科的交叉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所谓学科交叉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他追求的是片面的深刻之后整体的融合,是单科独立发展与多科学术对话相结合。多学科方法通过相互解释与集体研究消除了片面与偏见,吸收了深刻与启发意义,实现了高等教育各个学科观点之间的融合,体现了学术宽容与学术规范,发挥了专家见识与集体智慧。学术研究有多元化的权利,有多学科的观点,对不同学科观点不同学者要有学术宽容。多学科研究方法允许各个学科的富有启发意义的偏见。每位作者可以突出各自领域中在广义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方面的长处。

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者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

7、谈谈你对工程技术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社会责任的认识

工程技术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应为:1、一切为了公共安全、健康和福祉。2、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3、诚实公平。对社会的责任应有:1、公有主义,规范强调科学知识的公有性,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 2、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3、无私利性,规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 4、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和提出新的学说。 5、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8、试析科学划界理论中的实证原则

施政原则是指科学知识是实证的可以接受科学事实的检验,与科学事实一直的,就是科学。1、实证原则的逻辑方法是枚举归纳法,列举出一个个事实来证明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当科学知识与事实一致时就得到了证实,证实原则要求的是强证实,既能得到事实的全面证明。2、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中堆积推出,全称命题在逻辑上的具体结论有无线多的数量,不管列举多少事实依据始终是有限数量的。3、经验证实的结论是可错的

9、谈谈你对科学的价值问题的看法

我认为科学的价值大致可分为他的真理价值,认识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表现出不同的价值的同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

科学的第一个价值是他的真理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在盲目的相信鬼神、相信上帝。科学代替了上帝的位置,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粘上科学便有了绝对的权威性,如同真理。然而科学的价值不是真理,而是追求真理。那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是观念与实在的符合。真理是一步步求真的过程,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追求真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此曲折前进的过程。科学的真理价值,就在于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科学的第二个价值是他的认识价值。人在不同的时代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在原始社会,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甚至不知道有海洋;而现在,人们发现地球之外还有个宇宙,并且能去做做研究。古代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隔一个国家还能说话,而现在我们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这些,都可以算作是科学的认识价值。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自然的想象力要比人类的想象力丰富的多,而科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

引导科学家去发现,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认知观。

科学的第三个价值是它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中科学经济价值的体现尤其明显。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学之于经济的重要性。科学技术被广泛的用于各个领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劳动条件。人们在不用步行多日去看望一个远方的亲戚,我们有便捷的交通工具。科学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我们住的房子越来越暖和漂亮,吃的食物越来越精致美味。这些都可以归为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的第四个价值便是它的生态价值。它满足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的属性及状态的反映。它总是在环境还没有对人类造成伤害之前做出预警。


自然辨证法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