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元) 1 2 3 4 180000 300000 400000 额(元) 165000 260000 (%) 40 30 额(元) 100000 8000 损)(元) 12000 —5000 30000 要求:根据贡献毛益率的实质及其与成本性态的联系,通过具体计算将有关数据填入表1-2-3空白栏内。 (四)、已知B企业从事单一产品生产,连续三年销量均为1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000件、1200件和8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为9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20000元。
要求:1、根据上述材料,不考虑销售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税前利润。
2、根据前面计算结果,简单分析完全变动法与变动成本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 (五)、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第二、第三各年的生产量(基于其正常生产能力)都是8000件,而销售量则分别为8000件、7000件和9000件。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2元。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5元。固定制造费用基于正常生产能力8000件,共计24000元,每件产品分摊3元(24000/8000)。销售与行政管理费假定全部都是固定成本,每年发生额均为25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不考虑销售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税前利润。
(六)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1997年和1998年的有关资料如表1-2-4
表1-2-4 单位:元 销售收入(5元/吨) 产量(吨) 年初产成品存货数量(吨) 年末产成品存货数量(吨) 固定生产成本 销售和管理费用(全部固定) 单位变动成本 1997年 1000 300 0 100 600 150 1.8 1998年 1500 200 100 0 600 150 1.8 要求:1、用完全成本法为该公司编制这两年的比较利润表,并说明为什么销售增加50%,营业净利反而大为减少。
2、用变动成本法根据同样的资料编制比较利润表,并将它同上一比较利润表作一比较,指出哪一种成本法比较重视生产,哪一种成本法比较重视销售。
(七)A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为6元,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5元/件,每月固定制造费用为40000元,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推销成本为1元,固定管理费用为15000元。已知月初无产成品存货,当月产量为10000件,售出8500件。
要求:1、以完全成本法计算当月税前净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净利润。
2、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当月税前净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净利润。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在本—量—利分析的立场上,由于利润只是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一个差量,所以模型线性假设只涉及成本与业务量两个方面,业务量在此可以是生产数量,也可以是销售数量。
2. 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可以用横轴表示销售收入量,用纵轴表示成本,纵轴与横轴的金额最好保持一致,此时总成本线的仰角应大于45°。
3. 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刚好等于总成本,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大于总成本,也就是实现了利润。
4. 式量盈亏临界图是各种盈亏临界图中最简单的一种,更易于问企业的管理人员所接受。因为它最直接的表达了销售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5. 利式量盈亏临界图中利润线表示的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量关系,即贡献毛益,利润线的斜率也就是贡献毛益率。
6. 产销不平衡是导致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法存在诸多差异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7.企业各种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即是企业的营业毛利。
8.单一产品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随贡献毛益率的上升而上升。 9. 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分析多品种的本—量—利关系时,应按照各种产品的销售量高低排序。
10. 销售利润率可以通过贡献毛益率和安全边际率相乘求的。 二. 单项选择
1. ()是本—量—利分析最基本的假设,是本—量—利分析的出发点。 A. 相关范围假设 B. 型线性假设
C. 产销平衡假设 D.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2. 在各种盈亏临界图中,()更符合变动成本法的思路。
A. 传统式 B. 贡献毛益式 C. 利量式 D. 单位式 3. 在单位式盈亏临界图中,产品销售单价线与()的交点即是盈亏临界点。 A. 单位成本线 B. 单位固定成本线 C. 单位变动成本线 D. 利润线
4. 已知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A企业计划年度销售为1 00件,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固定成本总额25 000元,则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各因素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是()。
A.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B.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C.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 D. 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5. 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中,如横轴代表销售额,则利润线的斜率代表()。
A. 单位贡献毛益 B. 变动成本率 C. 贡献毛益率 D. 单位变动成本
6.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单位售价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件。
A. 400 B. 222 C. 143 D. 500 三.多项选择题
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
A. 相关范围假设 B. 模型线性假设 C. 产销平衡假设 D.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2. 盈亏临界图中,盈亏临界点的位置取决于()等因素。
A. 固定成本 B. 单位变动成本 C. 销售量 D. 销售单价 E. 产品成本
3. 在作回归分析时,()说明选择的回归方程越适合既定条件下的收入或成本的描述。 A. 置信区间越窄 B. 置信区间越宽 C. 标准差越小 D. 标准差越大 E. 标准差不定
4. 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销售单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 B. 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销售单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
C. 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大,盈亏临界点越高 D. 在销售单价、固定成本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 E. 在销售单价、固定成本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 四.计算题
(一) 设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60 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4 000件。
要求:1. 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及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2. 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二) 设甲企业生产和销售A、B、C、三种产品。该企业计划年度三种产品品种构成比例不变,计划销量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数据如表1-3-1.计划年度固定成本总额174 000元。
表1-3-1 单位:元
产品 A B C 计划销售量(件) 5 000 3 000 2 000 单价 80 90 100 单位变动成本 50 70 60 要求:计算三种产品的盈亏点销售量。
(三) 设乙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当年有关数据如下:销售产品4 000件,产品单价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50 000元,实现利润70 000元,计划年度利润100 000元。
要求:1. 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2.计算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四)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售价为每件8元,月初月末产成品存货成本不变,总成本与销售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月总成本=180+0.625×月销售额
要求:1. 计算贡献毛益率、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销售100件产品时的安全边际销售量和营业净利。目标利润为150元时的销售额。
2. 绘制传统式、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以横坐标x表示销售量。
3.如果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元,售价应定位多少,才能保持原来的贡献毛益率? 4.如果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单位变动成本可以下降10%,每月固定成本则将上升85元,售价仍为每件8元,试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取得目标利润120元的销售量。
(五)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售价为10元,每月销售量是2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每月固定成本为3 000元。为了增加利润,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第一个方案:将售价降低0.5元,销售量可望增加35%;第二种方案:不降售价而是每月花500元作广告,销售量可望增加20%。试问哪个方案更为有利?
(六) 某公司1998年实际的销售量为1 000件,售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90
元,营业净利为55 000元。
要求:1. 计算营业杠杆系数。
2. 1999年计划增加销售量为5%,使用营业杠杆系数预测营业净利。
3. 若1999年的目标利润为66 000元,试用营业杠杆系数计算应该达到的销售量。 (七) 假定大兴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件),本年度的销售总收入为150 000元,净利为12 000元。按公司的计划,下年度销售量将减少10%,销售量降低后,该公司净利将减少75%。如果下年度的销售单价仍维持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也维持不变。
要求:预测该公司下年度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八) 假定振华工厂目前每年生产甲产品40 000件,销售单价18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35 000元,每年可实现利润185 000元。现根据本厂的生产能力及市场调查,将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定位250 000元。
要求:计算影响计划年度目标利润的各有关因素应怎样变动才能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 (九) 已知A公司同时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计划年度三种产品的产销量分别为45 000件、45 000件、30 000件,企业固定成本总额为313 000元。单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表1-3-2。
表1-3-2 单位:元
项目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产品甲 10 7.5 2.5 产品乙 5 3 2 产品丙 2.5 1 1.5 要求:1. 算A公司计划年度盈亏临界点三种产品的销售额。
2. 假如A公司计划年度计划销售总额保持不变,三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为2:2:1,试计算这种情况下三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十) 设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价为36元,产销可保持平衡。该企业目前年生产能力为1 500件,其中有关成本数据如表1-3-3.
表1-3-3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折旧 其他 合计 变动成本 9 000 13 500 22 500 固定成本 8 000 12 000 20 000 该厂现拟购置一台专用设备,购置费为20 000元,可用5年,无残值,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据测算,这台专用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使变动成本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
要求:根据本—量—利有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测算这一购置方案是否合理。
(十一) 设企业成本、收入与产销量(假设产销平衡)之间的关系,用下列非线性函数式来表示。
TR=3x-0.04x2
TC=10+0.2x+0.04 x2
X代表销售量;单位:万件。
要求:1. 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 计算最大利润的销售量。 3. 算利润的最大
值。 4. 算最优售价。
(十二) 已知乙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经全面分析,预计未来年度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估计值及相应概率如表1-3-4.
表1-3-3 项目 估计值 概率 单位(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固定成本(元) 30 0.8 25 0.2 15 0.9 10 0.1 30 000 1 要求:1. 根据上述资料预测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 若未来年度计划销售量为3 000件,试预测未来年度可获取的利润。
第四章 经营管理
一.判断题
1.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比值,表明每一元成本开支所获得产品功能的大小,它与产品功能成反比,与产品成本成正比。
2.产品品种结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是由于各个不同品种的产品利润是不同的,而预测下期利润时,是以本期各种产品的平均利润为依据的。
3.凡是顾客数量有限,调查费用不高,每户顾客意向明确又不会轻易改变的,均可以采用调查分析法进行预测。
4.当各历史期的销售量呈现增减趋势时,我们可以采用算数平均法进行预测销售。 5.按照各个观察值与预测值不同的相关程度分别规定适当的权数,是运用加权平均法进行预测销售的关键。
6.在受季节变动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动加量或季节指数须按一定的周期取值。 7.一般来说,所取观察值的季节波动与趋势值成比例关系,则应采用加法模式Y t=Tt + St,如果所取观察值的季节波动与趋势值不成比例关系,则应采用乘法模式Y t = Tt St.。 8.成本初步预测是指在当前生产条件下,采取新的降低成本措施来确定预测期可比产品能否达到初选目标成本要求的一种预测。
9.按照各个观测值与预测值不同的相关程度分别规定适当的权数,是运用对数直线法进行预测销售的关键。
10.如果指数平滑系数a的取值越大,则近期实际销售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也越大;如果a的取值越小,则近期实际销售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也越小。
11.当各历史期的销售量呈现增减趋势时,为了体现这种增减趋势,有必要将近期的观测值的权数规定为大一些,远期的观察值的权数规定为小一些,使预测值更为接近近期的观测值。 12.产品成本与产品产值之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越大说明消耗越小,成本越低;比例越小说明消耗越大,成本越高。
13.采用技术测定法对不可比产品成本进行预测,工作量较大,所以只对品种少、技术资料比较齐全的产品比较适用。 二.单项选择
1.对于制造行业的企业来说,经营预测的对象包括对产品销售市场、产品生产成本、利润以及( )等方面的预测。
A.资金需要量 B.流动资金需要量 C.固定资金需要量 D,材料需要量
2.按照各个观测值与预测值不同的相关程度分别规定适当的权数,是运用( )进行预测销售的关键。
A,算术平均法 B,加权平均法 C.回归直线法 D.对数直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