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作,教师就应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小组中可以选定一个人作为团队核心(小组长),核心可以对团队进行监督和约束。由于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同质组合,必然造成小组之间能力的悬殊,不易于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本质特点。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
2、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
任何一个操作任务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一些因素,如: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是否便于进行操作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例如,在讲授电子板报制作中的第一环节“内容资料的搜索与下载”时,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分配时,特别注意素材下载的内容选择。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
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要上好一堂课既要备好学生,又要备好教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生活为主线,这样学生才会乐学,愿意学。通过观评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取长补短,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感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沈文艳,信息技术学科的探究式学习,制作五彩花环一课,采用任务驱动循序渐进的开展探究。通过让学生对两个脚本做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用算法思想来解决问题) (钟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