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类零件的加工--车孔加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套类零件加工的车孔加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几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先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使用教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书,由蒋增福老师主编。本教材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具体地实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
2、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教材中第三章第六节《套类零件加工--车孔加工》。 3、地位作用:套类零件是常见的机械零件之一,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并且对学生职业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套类零件加工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车刀—车削技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灵活的进行轴类零件的加工。套类零件加工之后便有螺纹加工知识的学习,通过以上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对机械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为今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材处理: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材要求将本节教学内容设计成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四个教学课题。
课题名称 课时 课题一 钻孔、扩孔与锪孔的车加工 2 课题二 车孔加工 4 课题三 车内沟槽 2 课题四 阶段性综合训练 4
我说课的内容便是其中的课题二--车孔加工,共需4课时完成。 5、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以下几点:
1
认知目标:
1).能识读一般套类零件的机械图样; 2).掌握套类零件加工的基础知识; 3).熟悉套类零件加工的工艺特点。 能力目标:
1).具备套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的基础能力;
2).会正确选用刀具及装夹方式,能制定一般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3).具备套类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的基础能力。 情感目标:
1).要求学生养成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职业意识 2).让学生在加工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学习热情。 6、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车孔加工中的车刀的安装、孔加工工序的确定。
难点; 车孔加工中质量的控制和质量分析等。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我们整个车工项目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讲练结合,学做合一。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由一名教师带15名学生,落实和保证职业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班级是我校12机加班,全班共30人,在学习能力方面已初步具备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知识技能方面:初步具备机械识图和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能熟练的操作CDE6150A型车床进行车外圆等一般轴类零件的加工。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比较喜欢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 3、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一直坚信的是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分
2
层教学、因材施教。主要方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指导法、训练指导法、
激励教学法。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强化学生分组协作、交流探索的能力,以“一帮一”的互帮互学的方式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具体过程有析---演---练---评的四个环节 首先在学习区内进行:
1、设计任务,下发给学生本课的学习任务书 ,在任务书中完成: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讲解车孔的操作方法、制定计划、自主完成任务、检查评估的六个过程
其次走入操作区内进行:
1、教师现场演示车刀的安装和注意事项,重点演示车孔加工中的粗加工和精加工等。
2、学生模仿演练;教师指导演练学生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3、教师指点讲解安全操作规程 4、分别指导学生掌握质量控制方法 随后学生在操作区内—分别练习 1、选用刀具、安装刀具 2、装夹工件
3、学生操作加工练习,对练习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4、进一步的强化孔加工的质量控制方法 最后回到学习区内进行: 1、学生自评 2、小组互评 3、交流汇报 4、教师点评
总之通过以上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套类零件加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7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前教育:对学生进行工装,防护,安全教育,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
3
养
2、项目分析:
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示如下:常见的套类零件、常用的内孔车刀、车刀的加工性质、外圆车刀和内孔车刀的类比分析。
提出任务:下发给每位学生任务书,明确任务并指导任务书上要完成的内容,随后展示学生的分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 (多媒体展示)
分析任务:1).识读套类零件图:由平面零件图想象出立体零件图。
2).工艺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
A: 怎样备料?
B: 如何安排加工路线?
C: 需要准备哪些量具、刃具? D: 应考虑哪些加工注意事项?
3).展示实物,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加工工艺路线。
制定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进行确定工艺路线,加工步骤。(多媒体展示)
各小组分别汇报 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零件实物 师生共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具体的加工步骤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实施任务
1)此时教师要重点演示讲解内孔车刀的安装、切削用量的选择;分解演示内孔加工的粗加工、精加工;反复演示内孔加工的精加工以突破我们本节课的难点,有时还需间歇性的演示,就是边讲解、边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尽快让学生掌握加工要领。接下来由--
2)学生模仿加工、教师巡视指导。 4、实操训练—自主完成任务
具体过程有:装夹工件及刀具;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工件和刀具装夹是否牢固,刀杆是否与主轴轴线平行是否有退刀的余地等;然后学生按要求进行车孔;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学生是否按粗加工和精加工的次序进行,以控制质量要求;学生按要求对孔进行在线检测;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停车卸件,按6S管理模式检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安全。
本过程旨在通过完成训练项目,让学生“会”加工轴承套的孔,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让学生在操作训练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5、教学评价:
4
通过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出加工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反馈给教师,教师再一次的进行启发、提示和点评。最后完成任务书中的评价表。
6、能力拓展:在完成以上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有能力的同学进行 启发思考 ----
其他类型的孔如何加工? 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如何加工?
以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为今后技能的提高做个铺垫 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对学生加工出的零件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完成任务书上的各项内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理论上人人会加工,实践上人人能加工的可喜局面。充分地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 :教学场地的变化,由教室到车间;教学主体的转换,由教师到学生;教学方式的优化,由讲授到讲练结合、学做合一;教学评价的革新,由单一到多元化。实现了职业教育中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理念和要求,但是,由于(缺点 )做一名中职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性人才重任,深知任重而道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