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1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数量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
2凋萎系数:导致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3土壤:能够生长植物收获物的陆地疏松表层,它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4可变电荷: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壤电荷。
5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关系曲线,表示
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6ESP
7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排列组合形式等性质。8宜耕期: 适于土壤翻耕的时期(土壤宜耕期),一般以土壤田间持水量40~60%时为宜。适于土壤耕作的土壤水分含量所能保持的时间长短.
9同晶置换: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代替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0重量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的热量。 二 简答题
1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大类;
砂土:通透但不保蓄,容易干旱缺水,水少气多,土温变化大并容易升高,有热性
土之称,养分易随水流失而导致缺肥,施肥效果快但不持久,易耕作,但植物易风倒。
壤土:间于砂土和粘土间,水、肥、气、热较为协调。但主要由粉砂粒组成的壤质土
则表现为不通透、密闭、水气不协调,应给予注意。
粘土:保蓄但不通透,容易积水还原,水多气少,土温变化小且不易变化,有冷性土之称,养分易被土壤保存,施肥效果慢而持久,不易耕作,植物根系下扎困难。 生产中对于过砂或过粘的土壤往往采取“砂掺粘、粘掺砂”的客土法,或增加有机质、用土壤结构改良剂等方法来改良土壤质地。 2土壤空气的特点
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
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H2S、CH4等); 3土壤酸性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
土壤酸性形成的机理
(1)土壤中氢离子的来源:★水的解离★碳酸解离★有机酸的解离★酸雨★其它无机酸
(2)土壤中铝离子的活化(形成酸性土壤的重要原因)
4土壤水分蒸发过程的特点及其调控
蒸发: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土面蒸发的形成及蒸发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受辐射、气温、
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土面蒸发过程可区分为3个阶段:1表土蒸发强度保持稳定的阶段2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 3水汽扩散阶段。
土壤空气中水分扩散速度远小于大气中水分扩散速率.
①土壤孔隙数量是一定的,其中孔隙一部分被液态水占有,留给水汽扩散的空间就很有限。
②土壤中孔隙弯弯曲曲,大小不一,土壤过干过湿都不利于扩散(土壤湿度处于中等条件下最适宜扩散)
5什么是土壤阳离子交换吸附和专性吸附及其特点
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不同胶粒上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阳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中养分的保持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当土壤溶液中阳离子吸附在胶体上时,表示阳离子养分的暂时保蓄,即保肥过程;当胶体上的阳离子解离至土壤溶液中时,表示养分的释放,即供肥过程。
6 1:1型矿物和2:1型矿物的一般特性有什么不同?
(1)1 : 1 型矿物层间结合力强,膨胀性差,同晶替代极少或没有;矿物整体表现为胶体特性弱,粘着力和可塑性不强,保肥力差。
(2)2 : 1 型矿物层间结合力弱,其胀缩性大 ,同晶替代现象普遍;矿物整体表现为吸湿能力强,粘结性、粘着性显著,保肥力强。 三 论述题
1土壤退化的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退化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是土壤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综合表征,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浅,土体板结;土壤盐化、酸化、沙化等。
2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的P、Fe、Zn、Mo的有效性及其原因 3土壤土水势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4土壤胶体的性质与其保肥供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