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张衡B 、张陵 C、张鲁D、张雄D 4“三玄”不包括() A、《论语》B 、《周易》 C、《庄子》D、《老子》A
5汉末五斗米道的“三张”不包括() 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二)已完成
1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藏是盛放东西的竹篾B 、经是佛发表的言论记录而成的文本
C、律是指清规戒律D、论是指僧侣C、八正道D、十二因缘B
7佛教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
8列宁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9“四谛说”力图引导人们去认识自A、张陵B 、张健 C、张衡D、张鲁B
6提出超越儒家名教而尚老庄自然的是()
A、风度论B 、请议论 C、自然论D、趋合论C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红色象征革命。 √
8兄弟排行中长幼次序是伯叔仲季。×
9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是“伯仲叔季” √
10玄学虽非儒道,但其学风取向是崇尚道家√
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一)已完成
1佛教由旁系文化向主系文化转化完成的标志是:
A、帝王开明B 、政治清明
C、宗教要素的发展D、经济的发展C
2中国佛教宗派的产生是在: A、魏晋时期B 、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D、以上都不对B 3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是在: A、7世纪以后B 、公元前
C、1世纪以后D、4世纪以后D 4印度佛教在()时期传入中国 A、汉高祖B 、汉武帝 C、汉明帝D、汉广帝C 5()不是我国佛教的宗派 A、玄宗B 、禅宗
C、华严宗D、天台宗A 6()时期开始捣毁佛教 A、唐太宗B 、唐高祖 C、唐玄宗D、唐武宗D
7佛教要素中的道俗交流中,“道”是道教的意思×
8佛教是中国的主系文化×
9佛教是中华民族来自异域的旁系文化。√
10唐武宗大力支持佛教发展。×
的言论记录而成的文本D
2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是: A、鉴真B 、玄奘 C、李世民D、李耳B
3下列属于“三藏”文本系统中包含的内容的是: A、经B 、律
C、论D、以上都有D
4()不是三大部类的经典文献 A、经B 、律 C、论D、学D
5佛教的创始人是()
A、释迦牟尼B 、真主安拉 C、老子D、默罕默德A
6《旧约圣经》是()的经典 A、佛教B 、基督教 C、伊斯兰教D、道教B
7佛教中的“佛”是指达到觉悟的人。√
8大众部佛教精神具有小乘佛教精神。×
9佛陀是指有觉悟的人√
10大众部主张“心性非本清静” × 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三)已完成
1佛教的宗教观念是: A、无为B 、无常 C、中庸D、兼爱B
2下列关于佛教教义描述错误的是: A、十二因缘说B 、八正道说 C、五蕴说D、三藏说D
3世界上世俗学派寿命最长的是: A、基督教学派B 、佛教学派 C、儒家学派D、道家学派C
4()不是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宗教观念
A、无常B 、缘起
C、众生平等D、人生来不同D 5“四谛说”不包括() A、苦谛B 、集谛 C、儒谛D、道谛C
6佛教的基本教义不包括() A、四谛说B 、六蕴说 我及其处境√
10佛教是反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 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四)已完成
1佛教中的“惑”是指烦恼,主要包括: A、见思惑B 、尘沙惑 C、无明惑D、以上都有D
2下列关于佛教教义“四谛说”,说法错误的是:
A、集蒂说B 、灭蒂说 C、散蒂说D、道蒂说C
3“五蕴”中关于表象的思考称为: A、行蕴B 、色蕴 C、想蕴D、受蕴C
4对表象的思考是“五蕴说”中的() A、想蕴B 、受蕴 C、色蕴D、行蕴A
5()不是“集谛”中“业”的内容 A、身B 、心 C、口D、意B
6“不做一切非佛理之事”称为() A、正见B 、正语 C、正业D、正念C
7佛教形成了今生今世的轮回说。× 8佛教致力于解除痛苦,并消除导致痛苦的原因。√
9“三惑”是指见思惑、尘沙惑、无名惑√
10集谛是由“业”和“惑”构成的√ 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五)已完成
1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不包括: A、中国哲学B 、印度哲学 C、罗马哲学D、古希腊哲学C
2中国佛教独立发展的鼎盛阶段是: A、魏晋时期B 、南北朝时期 C、宋朝时期D、隋朝时期D 3天台宗的三重观法包括: A、空观B 、假观
C、中观D、以上都有D
4“天台宗”的“一心三观”不包括() A、空观B 、假关 C、真观D、中观C
5培植僧徒和译界佛经主要是在() A、东汉时期B 、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北宋时期B
6华夏大地三大思想知识体系不包括()
A、儒B 、道 C、佛D、经D
7华严宗坚持“法界缘起”的原则。√ 是:
A、简易B 、变易
C、不易D、以上都对D
3《周易系辞》中,认为事物性质的法则在于: A、玄B 、矛盾 C、理D、辩论C 4《礼记·祭义》是表()的书籍 8理论物理学的常用方法是在脑子里做实验。√
9陆九渊是“以气为主”的代表× 10理与义联袂表示人们践行的道理与适宜√
理学之思辨精神的观念发展(四)已完成
1下列说法中描述错误的是: 8唯识宗的创立者是鉴真。× 9南宗的神秀创立了“顿悟说” × 10华严宗是唐三藏创立的×
理学之思辨精神的观念发展(一)已完成
1理学发展成为哲学形态的理学是在:
A、魏晋时期B 、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宋明时期D
2下列学派中与程朱理学相对应的是:
A、玄学B 、心学 C、儒学D、名学B
3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人物是:
A、程颢B 、周敦颐 C、朱熹D、程颐C 4理与()联袂而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良知原则 A、儒B 、佛 C、道D、法C
5理学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在宋明时期竞合而成的 A、佛学B 、儒学 C、道学D、法学B
6理学之“理”发展到()时期成熟为哲学形态的理学 A、南北朝B 、隋唐 C、宋明D、清代C
7中国哲学与中国理学在宋明时期的称谓是不同的。×
8理学是中国哲学系统的万事万物的本体之理。√
9古人称未理之玉为璞√
10“理”的初义源于树木的纹路× 理学之思辨精神的观念发展(二)已完成 1《庄子天下》中认为事物的法则是: A、辩论B 、矛盾 C、理D、玄C
2下列关于周易的三易描述正确的A、战争征伐B 、外交政策 C、宗教祭祀D、农耕播种C
5《周易》中的“三易”不包括() A、变易B 、不易 C、简易D、实易D
6《尔雅》是我国最早的() A、词典B 、医学经典 C、兵法D、儒学经典A
7“理”学之理的概念是单维度的。× 8“理”是人们实践遵循与理性寻译的知识基准。√
9孟子认为“人心同然”、“心之同然” √
10孔子以理为事物的法则×
理学之思辨精神的观念发展(三)已完成
1《周易》认为中华民族思想主体探究事物必然性在于: A、仁义B 、一分为二
C、山重水复D、穷理尽性D
2“理”与()联袂表示人们践行的道理与适宜。 A、道理B 、名 C、义D、玄C
3《孟子》的“良知”说与下列哪个含义相同?
A、墨子兼爱说B 、法家法不责众说 C、《墨子》理性说D、孔子仁义谁C 4宋代理学三种“本体论”学派不包括()
A、以气为主B 、以理为主 C、以心为主D、以道为主D 5《墨子·所然》中所提到的四位明王不包括() A、舜B 、大禹 C、武王D、厉王D
6()时期的儒学是精学形态的儒学 A、先秦B 、汉唐 C、宋明D、近现代B
7姜太公是商纣王时期的名臣。×
A、孔子曾论述道德的修养和规范B 、孟子多论述人性的善恶
C、魏晋哲学家更过关注有无、本末问题D、宋明理学更多论述统一性问题D
2“理学”中性命之“命”是指: A、反应性B 、创新性
C、客观世界的必然性D、主观能动性C
3下列本体论中属于老子的是: A、仁本体B 、道本体 C、玄本体D、无本体B 4主张“道本位”的是()
A、先秦老子哲学B 、魏晋玄学 C、佛学D、法学A
5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后和最高阶段是()
A、先秦哲学B 、魏晋玄学 C、宋明理学D、近现代哲学C 6宋明哲学以()为认知的主要领域 A、道德性命B 、政治理论 C、军事战略D、文化教育A
7宋明哲学创立了与道德性命之学相联系的哲学概念。√
8理学思想没有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9道德性命中的“命”指客观世界的必然性√
10宋明哲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会佛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