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回填素土
石屑层以上采用素土回填至地面标高。回填过程中,要分层夯实,并且要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的附近。每层回填土的厚度不能大于25cm,采用分层进行压路机压实并浇水使其密实,使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0.9。
密实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遗漏,要均匀,保证土质压实度均一,沉降均匀。
五. 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执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有效的图纸、设计文件、技术交底及有关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施工。加强有关工序质量参数的监控。对施工过程中关键参数如线路轴线、方向、高程、结构尺寸、结构混凝土性能等必须由技术主管全面掌握,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确保万无一失。
认真执行隐检、预检制度,坚持“三检”制度的落实(三检包括:班组检验、项目部检验、监理检验),未按规定进行隐检、预检、“三检”的工序,不许转入下道工序。同时由工程负责人在质量管理职能部门配合下,管理和掌握工程中各项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保证同业主、监理及政府监督部门的信息沟通,确保其相关质量要求得到准确传达并执行。
1. 每道工序完成后,班组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质检组进行检验做记录,
隐蔽工程报监理验收。
2. 管线承接口的对接要严密,尽量避免渗漏现象的发生。对于DN800以上
承插式的管线,接口环向间隙应在10mm—16mm,对口间隙8mm。
3. 采购回来的产品严格履行入库检验试验手续。如管材、水泥、砂石等;
将合格材料按标识方法进行标识,防止误用。并按规定将进场材料进行码放、储存。对主要原材料将验证和试验结果报监理认可。
4. 管线安装时,管线的轴线要与管道中心线一致,对中质量在排水管道中
要求在+15mm范围内,如果中心线偏离过大,则应调整管子,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5. 回填中砂时,要分层水夯,待压实度达到0.95以上后,才能进行上层中
砂的回填作业。
6. 要保证回填土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9%--12%量,这样才能容易夯实回填
土,使其达到设计的密实度之上。
7. 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应在材料检查人员、质量检查员
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要有材料出场合格证、实验单,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清除出场。
8. 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制度:工程质量评定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
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分项、部位、单位工程的检验,应在班组自检合格后通知专职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才能够通知监理验收。
11
组织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 报审施工方案 供货单位资质审查 材 料设 备构配件使 用计 划 检 查 原材料设 备 构配件的质量 工 程 预 算 隐 蔽 工 程 验 收 施 工 试 验 记 录 施 工 记 录
检查质量保证体系按”质量目标设计”对控制点进行质量预控 六.安全措施 经项目部技术人员检查合格 1. 吊装作业中操作人员要集中精力,监视被牵引物,禁止将重物在空中悬挂。构件提升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严禁在吊车臂下站人。起重前先进行试吊,重物离地0.5m时人才可靠近工作,使用前线算出荷载,不得超荷载使用。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 2. 起吊物体应速度均匀,禁止突然制动和变换方向,平移时应高出障碍物0.5米以上,下落应低速轻放,防止倾倒; 3. 所有人员严禁在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停留或行走,物件必须与架空电线保持安全距离。 4. 挖土中发现管道、电缆及其它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组织“三方”竣工验收 5. 挖土时要注意土壁的稳定性,发现有裂缝及倾坍可能时,人员要立即离开并及时处理。 6. 人工挖土前后操作人员间距离不应小于2.5米,堆土要在1米以外,并
且高度不得超过1.5米。开挖出的土方,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堆放,不得堆于基坑外侧,以免因地面堆载过重而引起土体位移。
12
7. 机械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升不应过猛。
8. 配合拉铲的清坡、清底工人,必须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不准在机械回转
半径下工作。
9. 基坑四周必须设臵1.2m高护栏,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10. 场内道路应及时整修,确保车辆安全畅通,各种车辆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引导。
11. 在有行人、车辆通行的管槽一侧,应设护栏及警示灯等标志;
12. 清坡清底人员必须根据设计标高作好清底工作,不得超挖。如果超挖不
得将松土回填,以免影响基础的质量。
13.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组织召开专题防汛工作动员会,使每个人
均认识到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防汛。同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防汛工作小组,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施工队队长为组员,配备抽水泵、草袋等防汛疏、堵工具及设备,做好雨季防汛工作。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