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十四)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时跟踪

2025-11-13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亚历山大二世说:“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要( )

A.强化俄国的农奴制 C.改革农奴制

B.发动殖民扩张战争 D.镇压革命行动

解析:选C 材料表明了亚历山大二世被迫进行农奴制改革。 2.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1860年 1879年 企业数 99 187 工人人数(人) 11 600 42 000 产值(千卢布) 7 954 51 937 表格中数字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的优越性

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19世纪70年代,俄国实现了近代化 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生产

解析:选B 从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字的变化,可以判定这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状况。

3.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和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

A.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农奴制改革前,农奴要遭受农奴主的压迫;农奴制改革后,农奴不仅遭受农奴主的压迫,还要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4.1861年改革推动俄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表现是( )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解析:选B 本题宜用排除法。近代司法制度只是确立,还没有完善;沙皇专制仍然存在,君主立宪制在当时还没有确立,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

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解析:选B 两则材料对比,一方面反映农民的政治、经济处境有了很大变化,说明改革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农民未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说明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6.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⑤提供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A.①③⑤ C.②③⑤

B.②④⑤ D.①④

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此次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具体内容,由此理解改革的作用。其中①可排除,④是干扰项,故正确答案是C项。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实质。(6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获取正确信息加以归纳即可。第(2)问实质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影响表述要完整,而实质的分析应通过改革对农奴的剥削来体现。

答案:(1)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2)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实质: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1861年 1891年 棉花加工(吨) 30 951 171 994 冶铁(吨) 327 610 992 210 (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5分)

解析:第(1)问,要抓住两人看到宣言后的不同表情“喜悦”、“愤怒”进行概括;其原因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放(宣言)”、“承担两年的义务……我绝不干”进行分析。第(2)问,从农奴制改革措施的保守性方面回答。第(3)问,抓住表格中两项工业生产指标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结论;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分析得出其与材料一的关系。

答案:(1)态度一:喜悦(欢迎)。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态度二:愤怒(反对)。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

(3)现象:俄国工业产量不断增长(工业发展)。

关联: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十四)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时跟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