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离不开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 展永
教学目标:
知道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能够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植物体内含水的多少。意识到水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植物体内含水的多少。 教学准备: 1、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蕃茄8个,托盘、不锈钢汤匙、纱布、各8件,不锈钢碗16个;天平一个,相同的烧杯两只,干净的湿毛巾8条(擦手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三3班同学最近几次的科学课堂表现进步很大,不仅坐得端正,还积极思考问题,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做到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更多的同学做到了安静地倾听其他同学回答”,这值得表扬。所以,老师觉得我们应该为自己鼓鼓掌,让我们再接再厉!
二、新授
1、水的重要作用 (1)、谈话:水,可以说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它也很重要。大家能不能联系生活,说说你们所知道的水的作用吗?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得最多最积极。
(视学生回答的情况,将学生答案分类写在黑板上(植物、动物、人这三类) (2)、谈话:请大家看黑板:不仅是人离不开水,我们还知道植物、动物也离不开水,可以概括地说:有生命的物体离不开水。谁能把大家的意见概括起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幻灯片1。揭示课题) 2、感知蔬菜或水果中的水分
(1)谈话: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要来研究一下蕃茄,看看它含有多少水分。小组长上来领记录纸,先要填写好第几小组。
(2)教师出示一个蕃茄。谈话:猜猜看,这个蕃茄里所含的水,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这个蕃茄的一半重量?(出示幻灯片2),把你们组猜测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3)谈话:猜得准不准呢?我们应该来验证一下,是吧?老师提供的工具是你们熟悉的托盘、小刀、碗、汤匙、纱布(出示幻灯片3)。你们能利用这些工具把蕃茄里的水挤出来吗?
(4)问:打算怎么做?各小组讨论商量,把方法写在记录纸上。要求:组
内讨论时声音要低,不影响其他组。
(5)学生设计方法。
(6)小组汇报方法,其他小组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先切成小块,再用汤匙压烂,然后用纱布挤出水。提醒:在托盘里小心地慢慢切,小心伤到手,也不要很用力切,会切坏托盘。压烂的蕃茄用汤匙放到纱布中央,这样挤起来才方便。两个碗,一个用于压烂切碎的蕃茄,一个用来盛放挤出来的水。
(7)实验前提出要求(出示幻灯片4): ①组内讨论时声音要低,不影响其他组。
②组内同学要团结合作。组长分工:哪个人负责切、哪个人负责压、哪个人负责挤,哪两人协助拉纱布,哪个同学是负责完成记录表的?
③蕃茄切好后,小心地把小刀合起来,放在托盘里。(教师示范合起小刀) ④尽最大力气挤出水。残渣放在托盘里。残渣和汁水尽量不洒漏在课桌上。 ⑤负责挤水的同学用湿毛巾擦干净手。组长把所有东西放入托盘内。 (8)各小组组长上来领材料,请大家抓紧时间。学生实验。 3、深入探究。
(1)谈话:现在各小组把蕃茄里的水挤出来了,那么一个完整的蕃茄究竟是蕃茄残渣重还是含的水重呢?先前我们作出的猜测到底准不准呢?(请一个小组把蕃茄残渣和挤出来的水端到上面来称一称,比一比。)
简单介绍天平。如果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天平是平的,或向左向右摇摆的幅度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重,重的那头比轻的那一头低。我把蕃茄里的水和蕃茄残渣放上去。如果一样重,就是说水等于完整蕃茄的一半重量。
比一比,残渣和水哪个重?学生观察后说出哪个重。 (2)谈话:想不想知道一个番茄里的水有多少毫升呢? (3)介绍烧杯。
(4)学生把蕃茄水倒入烧杯中,读数。各组上报。 (5)指导完成记录表上的“我们发现”,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4、其它挤出植物体中水分的办法
(1)谈话:生活中有时需要挤出植物体中的水分,(出示幻灯片5),刚才我们使用的先切碎,再压挤出水的方法叫“榨挤法”。在生活中,还有不少其它方法,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发现。有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方法或者做法?
学生回答。
(2)老师给大家列出一些常见的挤出蔬菜或水果中水分的方法。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总结巩固
谈话: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或感想?(出示幻灯片6) (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离不开水。 2、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进行验证(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蕃茄的含水量大于它重量的50%,即大于它的一半重量。)
“蕃茄里含多少水”探究记录
第 小组
研究的问题:一个蕃茄含多少水分?
我们的猜测:一个蕃茄含的水分, 这个蕃茄的一半重量。(横线上填写
大于、小于或等于)
我们的验证方法: 我们的发现:
一个蕃茄最多能挤出的水 它的一半重量,大概是 毫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