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借窗前的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探讨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模仿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语文课更具开放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适时剖析自我的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
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
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绿色一直是文人墨客钟情的颜色,关于绿的诗词不计其数。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里咏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你们还知道哪些歌咏绿的诗句,和大家分享一下。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孟浩然 《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
古人的诗词是这样赋予了绿以生命的色彩及意蕴,下面我们看看作家陆蠡,他又带给了我们哪些绿的感悟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陆蠡《囚绿记》中的那片绿。
板书: 囚绿记 陆蠡
展示PPT 学习目标 让学生看一遍,老师提几个关键词
二、课前预习
陆蠡( lǐ) 涸辙( zhé ) 淅沥( xī ) 猗郁( yī ) 移徙( xǐ ) .....婆娑 ( suō ) 瞥见( piē ) 蕈菌( xùn ) 揠苗助长( yà ) ....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解题:《囚绿记》1’
囚,动词,把什么关起来,锁起来!囚的对象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作者在这里囚的对象是绿,绿到底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去囚禁这抹绿色的?
接下来给同学们7分钟时间以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轻声地阅读或默读课文,思考三个问题:ppt 10’
(1)绿在课文中指什么植物?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8~12)
(3)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借鉴题目用“ 绿”的形式,填上一个动词,最好从文中找到这个词填上,整理出文章思路。 板书: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爱绿(1~4) 喜悦 满足 赏绿(5~7) 快活 留恋 欢喜 囚绿(8~12) 喜悦 可怜 恼怒 释绿(13) 尊敬 祝福 思绿(14) 怀念 期盼
四、问题探究
2
1、课文既然划分为爱绿、赏绿、囚绿、释绿、思绿五部分,可作者为什么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阅读文章囚绿和释绿两个部分,即8—13段。思考: 绿被囚禁的过程中,有何特点,找出原句进行品读并总结。绿的这些特征有什么象征意义?(以文解文的方法)
特点 象征意义 蓬勃 ————希望、生命
绿 向阳 ————自由、光明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 (志)
2、请一个同学读13段。其他同学思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 (中国人/中华民族)
绿既然要代中华民族两者之间肯定有相似点————永不屈服。
五、拓展延伸
我们感受到了绿永不屈服的品质,从中你们得到什么启发?交流讨论。
不应凋零的绿叶:
1.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凡高因爱情的挫折、生活的残酷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
2.现代文学巨匠---老舍文革中不堪迫害纵身跳入冰冷的湖中??
3.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己的脖子上?? 4.中国天才青年诗人---海子在诗歌和人生的理想幻灭后,万念俱灰,把头枕在冰凉的铁轨5.中国最有影响的朦胧诗人---顾城, 在新西兰的一座小岛上,这个思想偏执的天才与疯子将斧头高高举起,砍向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妻子??
6.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1946年,因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海明威健康每况愈下。他开始变得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
7.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甜甜地吸着煤气,成就了他所认为的“最高的艺术”??
8.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
自杀者的共同特点:对自己对人类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3
永不凋谢的绿叶:
1.海伦·凯勒 :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2.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通过对绿的精神品质的感悟,我们能更深刻的感受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茅盾《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散文《海燕》。
其中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
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
六、能力迁移10’
1.《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某报刊中一个随感栏目。其中的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同学们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
例子:拖拉机——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嘲讽自吹自擂的人]
稻穗——越是丰满的,越是低着头【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更是谦虚】
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专心事业(学业),坚守热情】 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无私奉献的人]
保险柜---有一丁点错误,就大肆嘲讽。【鄙视倚老卖老的人】
小结:
文章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
4
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的感想很沉很深,请把这感悟写进你的随笔里,作为人生的财富。 祝大家都有一个阳光而灿烂的明天,谢谢大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