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②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③货币资金的合法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1)管理决策者。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在推行企
(2)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在内部控制每个环节中,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 如果任何一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均可以导致某项控制失效,比如,空白支票、 如果保管印章的会计警惕性不高,出门不关抽屉,将使保管空
(3)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 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因素还很多,如组织练枫、管理控—甸1玄法\授权租分配责 —。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改善其控制环境。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 ,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的范围包括各种收入及欠款回收。具体地是单位特定会计期间发生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按规定计入有关账户。通过检查采购业务或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回和归还情况,或余额截止日后人账的收入和支(1)发票、收据控制。发票、收据控制是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收据金额是否一致,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人账的一种完整性控制手段。例如增值税发票、运输发票,因为这两种发票涉及国家税收,且有国家税务因此涉及这两种发票的货币资金收入一般较完整。但目前餐饮服务业等“大头小尾”、“小头大尾”多给、不给客户餐饮发票,空白收据、发票到处可买,自制收据,收据不连号或五号,因此,对于发票、收据必须加强其印、收、发、存的管理,建账核算。利用这类发票的连续编号,设计一岗位,负责其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定期或 (2)银行对账单控制。银行对账单控制是利用银行对账清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 以确保银行存款存在性与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
(3)物料平衡控制。物料平衡控制是利用物质不灭定律,复核主要原材料在生产、销售
量上是否平衡,以确保生产资金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 ?? (4)业务量控制。业务量控制是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来复核其货比如,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汽车运输可以按台班
(5)往来账核对控制。往来账核对控制是通过定期与对方核对往来账余额,及时发现挪 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以评价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人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 特别应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应付票据的变现能力较强,故也将其纳入货币资金控制范围内。货币资金安
(1)账实盘点控制。账实盘点控制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以确保企 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账实盘点按盘点的时间分但不定期盘点的控制效果通常比定期盘点好,不定期盘点的主要
(2)库存限额控制。库存限额控制是利用核定企业每日货币资金余额,超过库存限额的 从而降低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利
(3)实物隔离控制。实物隔离控制是采取妥善措施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不得接触 现金只能由出纳保管,银行承兑汇票也只能由一人专管,否则将导不法分子很可能会混水摸鱼,侵占货币资金。同时还应采取选择合格的保险箱、
4:固定资产
1:A公司于2009年4月购入的一台设备,2014年12月31日账面原900万元,累计折旧750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50万元,该设备生产的产准备终止使用。A公司对其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并将10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 A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公司对于该设备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正确。理由:当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产 企业应当全额计提减值准备。该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900万元,已提累
750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50万元,在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A公司应补提固
100万元[(900-750-50)-0],计入当期损益。
6:开发支出业务
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根据“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帐面余额填列。企业的研 为归集企业的发生的研企业应在研发支出科目下下设“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费用记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费用化支出每月月末转入管理费用,资本化支出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余额转作无形在未转入无形资产前,“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填入,开发支出的内部控制的要点和会计制度设计的要点有哪些?
开发支出的内部控制的要点如下
1、强化部门预算控制。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一方面应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另一方面建议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单位一定的预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要力争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其次是将主管单位预也就是要求各二级预算和三级预算的部门单位,按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再次是将预算控制内容细化。
2、加强票据管理。利用软件系统加强票据管理,规范票据领购、使用、登记等程序。严格 购领新票据前必须将使用过的票据进行缴验,按照先领后用的程序,对未使严格按票据使用范围使用,各专用票据间不得串用;建立起收费票据
3、加强债权、债务控制。定期对债权债务清理核实,尤其对跨年度的应收款加大催收力度, 避免和减少资产流失;杜绝因单位财政财务不合规收支行为
4、建立财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体包括: (1)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一是不相容出纳与收款票据管理人、付款审批人与付款执行人、支票印章保管员与支票;二是支出审
批制度的规定,必须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三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收付后的每项物资核对库存账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
(2)资产管理的内部会一是资产的日常管理。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记账登记要相分离,实物账与会计明细账离,使资产的配置合理、科学;资产维修需求的提出对于大宗资产的变卖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要防
5、建立采购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 原则是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二是采购业务要建立采购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控制措施,避免暗箱操作、以次充好、以权谋私、在采购控制中要做到采购权、定价权、验收权相分离、其次,要落实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的执行。
1、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单位负责人在 对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应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在内控知识方面的宣传培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从而切实履行
2、切实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在确保制度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各单位应 以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建立相对独立的内审小组,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监督单
3、强化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对单位财务人员进行 重视多种形式的会计继续教育。只有建设好一支业务过硬、严以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财务人员队伍,才能贯彻实施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
4、加强内部控制观念、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加强对新生事物——网络会计的内部控 创新内控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被监控对象联加强网络会计软件控制,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和适用性,加强性能监测,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网络会计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使单位但形成内部牵制的必要岗位设置不能少,一要设置系统并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
该岗位必须按照不相容职务分同时,该岗位不能行使审核职能;三要设置数据审核岗,负责审核数据准确性,特别是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审计和评价单位内控机制的健全性、有 、明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责任; 、设计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 、设计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 、设计系统、严密的监控体系。
会计制度设计形考三
第五章 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知识点1生产活动与成本核算
任务1现阶段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能对企业会计人员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成本核算规范并且企业会计准则与成本核算完全无关成本核算仅仅是依赖会计实践进行的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在发挥着直接的约束作用这就是说企业对生产成本核算系统拥有完全设计权。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试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不认同此种说法。因为(1)企业会计准则并不是与成本核算完全无关,成本核算也不仅仅是依赖会计实践进行的。产品生产意味着资产消耗因此资产价值与成本费用间具有一定的等量关系资产的账面价值决定着成本费用水平。(2)《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与第八条对产品成本核算的具体明细划分进行了规范就形成了实践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废品损失等成本项目。(3)企业对生产成本核算系统拥有较大的设计权但并不是完全设计权因为只要设计到具体核算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的比如成本核算的总分类账户体系的设置。 财政部 2006 年 12 月 4 日正式颁布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要求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除外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五章是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共十一条主要围绕成本控制、费用管理、研发费用管理、社会责任的承担、业务费用的支付、薪酬办法、职工劳动报酬、职工福利、缴纳政府非税收入的义务与权利、企业与个人的支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