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反应中热效应复习学案

2025-08-09

编制:袁文杰 2010-11-22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

及焓变等概念。

2、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知识复习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 下进行时,反应所 或 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 ,通常用符号 表示。反应 热时,反应热(Q)为正值;反应 热时,反应热(Q)为负值。

2、确定某一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可以通过 ,也可以运用 求得。 3、测定中和热的实验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所用的仪器为

思考:①简易的量热计中(如图所示)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

②实验时酸或碱一方略过量的原因?

③不同的强酸与强碱之间的反应,若它们的体积和离子的浓度值相同,所测得的反应热 。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物质都是强酸与强碱,它们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它们所发生的反应都

+-

是 ,且它们所含的H 和OH的物质的量相同,产生的水的量也相同。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一)焓和焓变

1、焓是描述 ,符号是“ ”,单位是“ ”。 2、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除去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 能,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它形式的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 的改变就等于该反应的 。 3、 ,称为反应的焓变。 其表达式是:△H = 4、反应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为: 如果△H > 0 ,即反应产物的焓 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 能量的,为 热反应; 如果△H < 0 ,即反应产物的焓 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 能量的,为 热反应。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认真规范,脚踏实地,决胜高考!

第1页

编制:袁文杰 2010-11-22 概念 形成原因 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 表示方法 反应过程 图示 常见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说明:⑴ 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放热反应很难进行,条件要求很高,开始需要加热,只是断裂旧的化学键所需要能量而已,但它仍是放热反应,如:合成氨的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不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有其它形式的能量,如:光能、电能等,但通常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在热化学中,把一个化学反应中 的变化和反应的 同时表示出来的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⑴ 要注明 ,常用s、l和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和气态。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aq表示。若是同分异构体,则在标明状态的同时,还要注明同分异构体的名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

⑵要在△H后面注明 ;不标,则特指298K。 ⑶注意△H中“+”、“-”的意义(“+”为△H > 0,吸热反应;“-”为△H < 0,放热反应),△H单位 。

⑷△H与方程式中计量数有关,计量数以“mol”为单位,可为小数或分数。依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的数值 ,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 ,但绝对值 。

认真规范,脚踏实地,决胜高考!

第2页

编制:袁文杰 2010-11-22

三、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的内容是 。即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 和 有关,而与反应的 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对于那些进行很慢和难以测量的反应,可通过盖斯定律计算出该反应的焓变。我们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相 或相 ,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则该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 。 3、焓变的其他计算方法:

(1)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H= (2)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H= 补充: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不 同 点 概念 反应物的量 生成物的量 数值 相同点 能量变化 △H 燃烧热 中和热 不限 不限 不同反应物,燃烧热 不同物质反应,中和热 -约为57.3 kJ·mol1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在做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组合是( ) ①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滴定管 ⑤温度计 ⑥试管 ⑦酒精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⑦ D.全部

+-

3.已知298K时,H(aq)+ OH(aq)= H2O(l) △H = -57.3 kJ/ mol ,推测含 1mol HCl 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H3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 A.大于57.3 kJ B.等于57.3 kJ C.小于57.3 kJ D.无法确定

认真规范,脚踏实地,决胜高考!

第3页

CH3CH2CH2CH3CH3CHCHCH3CH3CHCH2CH3CH3

编制:袁文杰 2010-11-22

;△H = +285.8kJ·mol1 4. 已知:H2O(l)= H2(g)+ 1/2O2(g)

CH4(g)+ 2O2(g)= CO2(g)+ 2H2O(l);△H = -890.3kJ·mol1 若1g H2和1g CH4 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为( )

A.1 :3.4 B.1 :1.7 C.2.6 :1 D.4.6 :1 5.下列变化过程中,是吸热的反应的是( )

A. H + H → H2 B.H + Cl → HCl C.I2 → I + I D.S + O2 → S O2 6. 实验室测得4mol SO2参加下列反应:2SO2(g)+ O2(g); 2SO3(g)

-1

△H = -196.64kJ·mol,当放出314.3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为( ) A. 40% B.50% C. 80% D.90%

7.298K时,0.5 mol N2(g)与适量H2(g)转化为NH3(g)放出46.1kJ 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1

A.N2(g)+ 3H2(g)= 2 NH3(g);△H(298K) = +92.2kJ·mol

-1

B.N2(g)+ 3H2(g)= 2 NH3(g);△H(298K) = -92.2kJ·mol

-1

C.N2(g)+ 3H2(g)= 2 NH3(g);△H(298K) = +46.1kJ·mol

-1

D.N2(g)+ 3H2(g)= 2 NH3(g);△H(298K) = -46.1kJ·mol 8.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H2(g)+ 1/2 O2(g)= H2O(l);△H = -285.8kJ·mol CO(g)+ 1/2O2(g) CO2(g);△H = -283.3kJ·mol1

C8H18(l)+ 25/ 2O2(g)= 8CO2(g)+ 9H2O(l);△H = -5518kJ·mol1

CH4(g)+ 2O2(g)= CO2(g)+ 2H2O(l);△H = -890.3kJ·mol1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9.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

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⑴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⑵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属于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H1 = -393.5kJ·mol1 10.已知:C(s)+ O2(g)= CO2(g)

;△H2 = -283.0kJ·mol1 CO(g)+ 1/2O2(g)= CO2(g)

试求C(s)+ 1/2 O2(g)= CO(g)的反应热△H3 = 1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

⑴Fe2O3(s)+ 3CO(g)= 2Fe(s)+ 3CO2(g);△H = -25 kJ·mol

-1

⑵3Fe2O3(s)+ CO(g)= 2Fe3O4(s)+ CO2(g);△H = -47 kJ·mol

-1

⑶Fe3O4(s)+ CO(g)= 3FeO(s)+ CO2(g);△H = +19 kJ·mol

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s)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认真规范,脚踏实地,决胜高考!

第4页


1-1化学反应中热效应复习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创业学院工作总结20241125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