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王春良
1810~1826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是拉丁美洲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
1810~1826年爆发的规模巨大、持续十六年之久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是由孕育已久的种种因素所促成的。这些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剥削,促使不同种族和阶级的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西班牙殖民者从15世纪末至16世纪40年代,先后侵占了除巴西(为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以外的几乎整个拉丁美洲,在这里建立了四个总督区:新西班牙总督区(1535年建立,辖区包括今墨西哥、中美洲等地)、秘鲁总督区(1544年建立,辖区包括今中美洲的南部和南美洲的北部和西部)、新格拉纳达总督区(1718年建立,从秘鲁总督区分出,辖区包括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拉普拉塔总督区(1776年建立,从秘鲁总督区分出,辖区包括今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到19世纪初,独立战争前夕,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总人口约为1500多万,其中印第安人约占750万,黑人占78万,混血种人占500多万,白种人占300多万。 恩 格斯指出: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它对外征讨主要是为了取得土地。”西班牙殖民者把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移植到美洲殖民地,在这里建立了“委托监护制”。西 班牙国王将侵占的拉丁美洲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印第安农民,一起分赐给西班牙贵族、在征服过程中有军功的人、殖民地高级官吏和天主 教会。1503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的敕令和1509年 手谕中指出:“一当(征服)战事平息,当权者即可分派该地的印弟安人。”国王颁发给土地占有者的《特许状》中写明:“某某,受委托监护的印第安人连同首领 共若干,并负有教以神圣天主教义之责。”西班牙国王曾授予墨西哥征服者首领科尔蒂斯二十二个城镇,二万五千平方英里土地和十一万五千名印第安人。处于被 “监护”下的印第安农民,名义上是“自由人”,实际上为耕种一小块贫瘠的土地,要负担沉重的贡赋和劳役,地位酷似农奴。目赌西班牙殖民者暴行的天主教神甫 拉斯·卡萨斯写道:处于“委托监护制”下的印第安人有几个主人。第一个主人是国王,他们必须向国王交纳赋税;第二个主人是“受委托者”(监护主)“??虽 然法律对受委托者为自己征税的数额有所限制,但实际征收的数目是无法计算的,专权者搜刮他一切想要的东西,用尽他一切想用的办法,结果,一个印第安人有时 竟交纳二十次赋税”;第三个主人是收税官,他也要替自己收一份税,因为他是不劳动的;第四个主人是酋长,印第安人仍像被征服以前一样地供养着自己的酋长。 有些酋长已经成为“监护主”意志的直接执行者。在“委托监护制”的殖民统治下,印第安人成百万地被屠杀和虐杀。虽然在名义上1720年已经废除“委托监护制”,但实际上这种统治方式一直延续到独立战争时期,在“委托监护制”废除后,监
护主变成了大地主,形成了封建大庄园,而印第安人则沦为“佃户”、“雇工”和债务农奴。
对印第安人更为严重的灾难,是一种强迫劳役,这种劳役秘鲁称“米达制”,在墨西哥称“马特奎尔制”。根据这种制度殖民当局每年要抽调一定数量的成年男子(在墨西哥是百分之四,在秘鲁是百分之十四),到殖民者的庄园、矿场、手工业作坊、码头、道路和桥梁等处服劳役。按规定,服劳役的人数和日数都是有限额的,但实际上,大大超过法定限额。服役的印第安人,往往被迫离乡背井,远离家庭和亲人,像奴隶一样服苦役,加上不堪忍受的饥饿和虐待,特别是在矿坑中。在送别服劳役的印第安人时,他们的亲属悲痛得有似送葬一样。 除了印第安人外,拉丁美洲有相当数量的黑人奴隶。由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在发展过程中严重缺乏劳动力,因此,1502年,从非洲运来的第一批黑奴在圣多朋各上岸,到19世纪初,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大约有70~80万黑人奴隶,其中约有一半在西印度群岛的种植园里。黑人奴隶的处境,比印第安人更为悲惨。恩格斯认为一个热带国家的奴隶的劳动寿命为六年。《奴隶与公民》等著作认为,西印度种植园中黑奴的劳动寿命平均为七年。
由于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遭受着西班牙殖民统治和封建庄园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他们与殖民统治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混 血种人(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梅斯蒂索)在名义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没有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他们一般没有权利参加地方议会的选举和担任殖民政府的 公职。按职业,他们多数是手工业者、小商人,其中也有一些人成为建筑师、画家、木刻师和雕塑家,有一些充任白人地主有产者的店员、管家,有的从事下级传教 士和教师、医生等职业。他们是城市小资产阶级、贫民和游民无产者的基本成员。在农村,他们是雇给地主、牧主的“自由农牧民”。混血种人虽然比印第安人和黑 人的社会地位略高一些,但仍处于殖民统治、地主、商人和教会的剥削压迫下,并受白种人的歧视,因此,混血种人也极其憎恨殖民统治和其他剥削制度。
白 种人,到独立战争前夕,早已明显地分为当地出生的土生白人(克里奥尔)和来自宗主国的“半岛人”(加丘平)两部分。土生白人占白种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他 们是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地主有产才者和知识分子的基本成员,也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员,他们握有殖民地的巨大财富,是当时当地新生产关系——资本 主义的代表者。独立战争的许多领导者,来自土生白人,名义上,土生白人和“半岛人”是平等的,实际上殖民当局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束缚、限制和歧视土生白 人。因此,土生白人与殖民统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终于导致了土生白人不但参加独立战争,而且有些人成为独立战争的领袖。
西班牙殖民者,对其美洲殖民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掠夺。恩格斯指出:“在15世 纪末,??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种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因此,掠夺贵金属,是西班牙统治 美洲殖民地三百年来的一贯原则,早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达海地
时,就为海地各产金区的印第安人规定,凡年满十四岁者,每三月须交纳一弗兰德铜铃的金砂,不 交者则要受罚。1521~1544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拉丁美洲殖民地运走黄金二千九百公斤,白银三万零七百公斤。1545~1560年,激增至黄金平均每年运走五千五百公斤,白银二十四万六千公斤。到16世纪末,全世界金银开采量中有百分之八十三属于西班牙所有,其中大部分是在拉丁美洲采掘的。19世纪初,墨西哥开采的银比欧洲所有银矿的产量多九倍,每年从委拉克鲁斯港运出的银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1776~1809年, 波托西矿山每年约可开采白银二十五万至三十万锭(每锭八两)。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三百二十五年的殖民统治时期,掠取了(当时)价值六十亿美元的金银, 合计掠走二百五十万公斤的黄金和一万万公斤的白银,这些金银的采掘,都是残酷地使用印第安人的封建劳役和黑人奴隶劳动来进行的。
殖民当局为了宗主国地主、商人的利益,对美洲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不允许殖民地自由地发展农业和工业。当局下令,禁止冶铁,把全部骆马毛输往宗主国,不准任意栽种葡萄、橄榄和桑树等等。所有这一切,严重地束缚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正是这种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剥削,促使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和土生白人,有可能在反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民族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斗争。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西欧、北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是独立战争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不以西班牙殖民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殖民当局千方百计用封建的殖民统治制度来束缚殖民地,但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社会的资本主义因素,还是产生和发展起来了。诚然,我们不能把这种资本主义因素估计过高,因为在当时,主要的工矿业、手工业作坊和种植园,依然是封建性的,普遍使用着印第发人的劳役和黑人奴隶劳动,但它毕竟不同于18世纪以前了。在新西班牙、克雷塔罗镇,出产廉价呢绒。1803年该城有纺织工场二十家,雇佣着二百一十五名工匠和一千五百名工人,还有三百多家手工业小作坊。在瓦利阿多利德,有三十四家制造粗毛和细毛呢织物的工场。在古巴、巴拿马和阿根廷等地,兴起了造船手工工场和制革、腌肉手工工场等等。在贸易方面,1778年10月,殖民当局不得取消了贸易垄断,准许“自由贸易”。1778~1788年,拉丁美殖民地向宗主国西班牙的出口额增加了十倍多。在拉普拉(阿根廷)1778年实行自由贸易以前,年出口兽皮十五万张而实行自由贸易以后的1783年,激增至一百四十万张。
随 着手工工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逐渐成长起来;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与国内外市场联系越来越多,日益转向资产 阶级自由化方向;资产阶级也在逐渐形成;而它们的先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产生了。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们开始冲破天主教会和殖民统治的传统观念, 用资产阶级宇宙观,即西欧北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来观察和批判西班牙残酷的殖民统治,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阅读、传播、翻译出版 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和孟德斯鸠的著作。1794年,在新格拉纳达、哥伦比亚人纳利诺以西班牙文出版了《人权宣言》,为此他坐牢十二年。在秘鲁,1791年1月,伊波利托·乌纳埃创办了《秘鲁水星》杂志,
宣传思想自由、理性主义、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的思想。在阿根廷,1802年,马·莫雷诺写了《印第安人私人徭役总论及亚纳康纳和米塔伊奥专论》的学位论文,以后又撰写了《畜牧业者备忘录》即著名的《地主谏书》,首次翻译出版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写了序。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进步学者所写的哲学、文学、历史、诗歌、戏剧著作中,把美洲称为“祖国”,而把自己称为“美洲人”。日益广泛传播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员和指导了拉丁美洲人民,向西班牙殖民统治制度冲击。
第三,拿破仑占领西班牙本土,使殖民地独立运动逐步走向公开化,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武力镇压,终于导致独立战争全面爆发。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所以在1810年全面爆发,这与它的宗主国西班牙被拿破仑占领有密切关系。1808年5月,拿破仑占领西班牙并迫使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及其儿子斐迪南七世退位。1808年7月, 拿破仑的兄弟约瑟夫加冕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反拿破仑的民族力量,在塞维尔成立中央议会(洪达),宣布拥立斐迪南七世为国王,与拿破仑政权相对抗。这一事 件对整个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发生了影响。殖民地的土生白人和官员利用西班牙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断然拒绝西班牙新国王约瑟夫派来接管殖民地政权的官员,而宣布 继续承认斐迪南七世为国王,以便利用这一时机,把政权转入自己(土生白人)之手。1810年,拿破仑攻陷塞维尔,西班牙中央议会被解散,于是殖民地纷纷地成立自己的洪达(委员会、议会)。1810年4月19日在加拉加斯,5月25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7月20日在波哥大,8月2日在基多,9月16日 在墨西哥,先后成立了洪达。土生白人爱国者力图把洪达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走向自治和独立的第一步,但是,掌握在宗主国白人手中的殖民军队和高级殖民官 员,反对殖民地爱国者的独立运动,他们终于使用殖民军队,残酷地镇压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要求。可是,革命的火焰已经扼制不住,从1810年起,整个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终于爆发了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的领导和性质
1810~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是由哪个阶级领导?它的性质是什么?史学界对此有一定分歧。有的认为应分别不同地区具体分析,一些地区是土生白人领导的,一些地区则是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海地革命则是黑人奴隶领导的。 我们认为,判断革命由哪个阶级领导,主要看这次革命以哪个阶级的思想为指导思想,实际上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来确定,而不能单纯从革命领导人的出身和本人成分为标准,作为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革命序幕的海地革命(1790~1803年), 虽然其领导人和革命队伍的主要成员都是黑人奴隶,但以杜桑为代表的革命领导者,不是以奴隶阶级的思想来指导革命的,而是以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革命思 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指导思想,来判断和摧毁海地的奴隶制度和殖民统治的。杜桑与斯巴达克不同,他尽管是个黑人奴隶,但实质上是一位特定历史条件下 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因为,杜桑虽然出身于黑人奴隶家庭,他本人也是黑人奴隶,但是杜桑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他不但以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 想来指导革命斗争,而且善于学习西欧、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策略。他在批驳拿破仑反对海地自由独立的复信中写道:“你
(拿破仑)在信中说,圣多明 各??正显露一种独立的趋势,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呢?美国正是这样干的,并在君主制法国的援助下取得胜利。??我握有的权力,同你自己的一样,是合法取得 的,除了圣多明各人民表达的愿望外,谁也不能迫使我把它放弃。”正因为海地革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所以革命的结果不但能够摧毁奴隶制度和 殖民统治,而且能够建立起一个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独立国家,所以我们说,就实质而论,海地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1810~1826年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大多数是土生白人,他们出身于地主资产者的富有家庭,本人都是受过良好地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墨西哥的伊达尔戈,委内瑞拉的 米兰达和玻利瓦尔,阿根廷的圣马丁和智利的奥希金斯等,都是这样的领导人。但是,主要领导人,也有一些混血种人,其中突出的代表便是墨西哥的莫雷洛斯。他 出身贫寒,父母都是混血种人,他本人二十五岁以前是雇农,二十五岁以后在圣尼古拉斯神学院就读,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些人所以能成为著名的领袖 和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他们具有高度的爱国热忱,而且能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自由、平等、博爱来动员和指导群众,摧毁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 共和国,独立战争爆发前,伊达尔戈所在的教区被誉为“小法兰西”,西蒙·玻利瓦尔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手不释卷,米兰达、圣马丁和奥希金斯,长期游学西 欧、北美,不但熟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而且有的直接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后,提出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纲 领,伊达尔戈和莫雷洛斯属于肤色不同的种族,前者是土生白人,后者是混血种人。但是,他们的革命目标却是一致的,莫雷洛斯忠实地继承和发展了伊达尔戈的思 想和事业。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这种共同点,是奠基于深厚的阶级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说,1810~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实质上产资产阶级领导的。
关 于战争的性质,我们可以从当时拉丁美洲社会的性质、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动力的分析中找到答案。前已述及,当时的拉丁美洲是一个殖民地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民族矛盾,即包括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和土生白人在内的人民大众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间的矛盾;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同土生白人地主有产者之 间也存在着阶级矛盾,但在当时是次要矛盾。因此,革命的对象,首先是殖民统治的代表“半岛人”和西班牙高级殖民官员;革命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消除封建 制度;革命的动力是印第安农民、黑人奴隶、主要由混血种人构成的小资产阶级以及主要由土生白人构成的地主阶级自由派和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独 立战争有三个主要战区:伊达尔戈和莫雷洛斯领导的墨西哥战区;西蒙·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北部战区;圣马丁和奥希金斯领导的南美南部战区。这三个战区在颇大 程度上并未实行自觉的协调和配合,而是各自独立进行。但这三个地区的革命纲领却基本一致,其共同内容可归结为:第一,要求彻底摧毁西班牙殖民统治,建立一 个完全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二,废除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解放奴隶和实行种族平等;第三,废除封建的苛捐杂税和徭役;第四,某些纲领要求改变贫富悬殊和大地 产;第五,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上述政纲内容充分证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本质上是一次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性质的革命范畴的一 部分。
拉 丁美洲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性质的革命,没有能够彻底完成它的历史任务,特别在民主革命方面。由于当时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和资产阶级 力量还很弱,封建的大地主和教会势力根深蒂固,因而在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以后,没有能够把民主革命进行下去,尤其是 没有解决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独立革命只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某些障碍。因此,独立革命以后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继续为巩固民族独立和彻底实现民主革命斗 争的任务。
(选自王春良:《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史论》,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
年版。)
拉 丁美洲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性质的革命,没有能够彻底完成它的历史任务,特别在民主革命方面。由于当时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和资产阶级 力量还很弱,封建的大地主和教会势力根深蒂固,因而在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以后,没有能够把民主革命进行下去,尤其是 没有解决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独立革命只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某些障碍。因此,独立革命以后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继续为巩固民族独立和彻底实现民主革命斗 争的任务。
(选自王春良:《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史论》,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