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第一初级中学 彭美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够成的奥秘》的第一课题。 2、教材的地位和和作用: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论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二)过程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2.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五、学情分析: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学生完成对分子基本性质的认识。 六、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现代教育新理念。 七、教学准备:
仪器:烧杯、药匙、试管、胶头滴管、滴瓶、注射器、量筒等。 药品:品红、冷水、热水、浓氨水、酚酞、蒸馏水等。
其他教学用具:空矿泉水瓶、白纸花、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视频和音频等。
1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视频播放——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为什么走在桂花树底下,我们能闻学生观看,思考,宏观生活现象,引到花香,但却看不到? 并作出猜想: 花发学生感悟“宏观(2)为什么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香、水可能都是由的物质可能是由干?如果晒在太阳底下干得更快? 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肉眼看不见的微西构成的。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提问】万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微观学生思考 粒子呢? 【视频播放】播放视频《分子和原子—我的世界》 【提问】通过视频,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一、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学生观看并思考 通过生活经验和视频播放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展示图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观看图片,并思考科学的重要性。 用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图片表示的意义。 2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性
教师活动 【音频播放】播放《水分子自述》的音频 倾听所给材料,并经【问题】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过讨论得出分子的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特性一:分子的质量【板书】二、分子的性质 和体积都很小。 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学生完成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加入的【探究活动一】向分别盛有冷水、热水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学生通过实验继烧杯中加入少许等量品红,静置观察。 扩散;且在热水中扩续感知“物质是由【提问】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得更快。 我们肉眼看不见散?在热水中,品红为什么扩散得更快?说明:1.分子总在不的微小粒子构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断运动;2.在受热情的”。 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的兴趣。 有利于激发学生量和体积都很小,法,说明分子的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拟人化的手观察,并描述观察到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步骤一: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的实验现象: 3
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1.A烧杯中无变化,现象的能力。 察溶液的颜色。 【问题】步骤一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酚酞溶液遇蒸 馏水不变色。 步骤二: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2.试管中溶液变红 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色,说明酚酞溶液遇 颜色有什么变化。 【问题】步骤二观察到什么现象? 步骤三: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步骤三观察到什么现象? 过一段时间后再回来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该实验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学生思考并得出四通过思考找出实 点不足之处。 验装置的不足之处。 【探究活动二】分子运动现象的改进实验学生完成实验,并观(1) 察实验现象:瓶中小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浓氨水变红色。 一、实验目的: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花逐渐变红色。 二、实验用品:装有浓氨水的滴瓶、装有得出结论:(1)浓的思维能力。 酚酞的滴瓶、滤纸做的小花、矿泉水瓶 三、实验装置图: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 变红色; 4
四、实验设计 1.操作: ⑴取滤纸做成的小花(已固定在铁丝的一端)喷上酚酞试液; ⑵将花放进矿泉水瓶,并拧紧瓶盖; ⑶然后迅速地从矿泉水瓶中下部的小口里滴入几滴浓氨水。 (2)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学生观察,得出: 烧 杯 A的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解释:B 中的氨分子回到“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运动到A中使酚酞培养学生观察实【问题】步骤三观察到什么现象? 溶液变红。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烧 杯 B的现象: 溶液变少。 解释: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分子的特性二: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现象的能力。 验现象,描述实验【视频播放】分子运动现象的改进实验布置学生利用课后培养学生学以致(2)——氨分子的扩散
5
时间完成这个实验。 用的能力。
学生体验,讨论得出 【探究活动三】挤压等体积的空气和水 现象:空气易压缩,实验步骤: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水难压缩; 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解释:空气中气体分5ml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子的间隔大,易压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缩;水分子的间隔 小,难压缩。 讨论进行自主探1、观察动画图得出: 究式的学习,在掌在通常情况下,气体【动画展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分子间的分子间隔拟动画 大于液体分子间的【教师讲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间隔大于固体分子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间的间隔。 的缘故。 2、讨论得出分子的 特性三:分子间有间隔。 【总结并板书】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环节三、学以致用
6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思考与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总结, 交流体会, 代表发言, 整理记录。 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条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运用所【九宫格游戏】教师以九宫格的游戏形式,学生思考并请代表学知识解决实际链接九道练习题给学生选择来回答。 回答。 问题的能力。 【作业】:(1)课本52页的第2道题;(2)完成《氨分子的扩散》的实验。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二、分子的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