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座: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2025-08-06

家庭教育讲座八: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孩子一旦降生,他既属于家庭,又属于国家和社会。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养和技能的孩子,成人后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子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根据报道的资料,几乎所有“神童”的培养和成长,都与家庭的早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家庭是“神童”的摇篮。

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和谐气氛中的孩子,心情愉快,性格开朗,活泼自信,智力提高快;而长期处于压抑气氛中的孩子,往往缺乏热情,孤僻内向,脆弱忧郁,智力发展慢。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父母的基本责任。遵义卷烟厂有5名职工的女孩集体服药自杀,年龄只有11~13岁,经医院抢救,有4人先后脱离了危险。这些孩子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父母管教太严,认为“爸妈对我不好,经常骂我。”而孩子们的家长则认为,对孩子是很热爱的,期望也很高,只是平时沟通不够,有时急起来,确有打骂的现象。这说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友情交流要胜过亲情照顾。换句话说,孩子们希望与你建立敞开的没有局限的交流机会。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呢?

我们认为:一是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新型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平等的关系,父母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多数情况下,要让孩子“自己管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家长如果对孩子管得太严,使孩子感到在家里没有平等地位,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就会以拒绝家长的要求来报复家长,甚至在弱小者身上施展“成人”威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就可能走上极端。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霍普托?里查曾说过:你要把孩子当作你最好的朋友。霍普托?里查在观察美国80年代后期出生儿童时发现,那些并不把自己当成家长的家长最容易成为孩子的朋友,也反而容易获得孩子的信赖和尊重;他们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却是最强的,学习情况也通常是最好的。这方面我们在与自己孩子的关系处理上有较深的体会(详见《快乐语文》2003年7-8期合刊——《妈妈,谢谢您》)。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也才有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我们所提倡的新型家庭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无论你的孩子现在怎样,作为家长,你必须要面对他和他的现实。只有你正视孩子的现状,你才可以找到切入点,继而找到你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和方式。

2、多观察孩子的举止,多看一些在他们之间流行的文化,你才知道你要做什么,怎么做。现在的儿童在学校、在外面的所见所闻超乎你的预想,你不要以为你的想法就肯定是正确的,你也不要试图以

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孩子的生活。家长应尽可能去学习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

3、很多人都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大人说话。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孩子不认为和你交流对于他有什么好处,他也不认为你可以理解他,他更害怕这样会加重你对他的处罚。所以,你应该去和他主动交流,目的就是告诉他:我理解你,我们的立场可能会是相同的,我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你。

4、孩子的心理敏感程度比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要高出很多。他会在意你对他说话时的语气;他可以明确地判断出你跟他的交流是出于真心还是抱有目的。所以,以一种欢快的、轻松的、平和的语气去和孩子讨论或者聊天将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孩子是会接受你的潜移默化的,你使用的语气其实就是一种暗示行为,它将使孩子在今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没那么紧张,并习惯于轻松的思考。

5、无论碰到什么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原则的问题,你可以叙述自己的立场,然后要求孩子独立地总结和思索这个立场,再由他来确定问题的最终所在。否则,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来表达他的感受,会很容易形成违拗心理或者被动认可心态,对你们之间的交流和对孩子未来性格的形成都没有好处。这是让孩子形成自我主见的最好方式。

6、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他,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讨论是能够获得孩子信任的重点之一。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关于他的事情你却瞒着他,他会很担心你对他的看法,要是长期这样下去,他的心里话就不会和你说了。

7、孩子需要的鼓励远远多于批评。因此,当孩子做出任何值得肯定的事情的时候,你都要真诚明确地表现出你对他的肯定。孩子会深刻地记住这些鼓励,他会遵守这些规则,直到他习惯这些良好的作风和行为。你不必担心孩子会为此而骄傲自满,你要知道,只有在得到过分夸奖的时候,他才会滋生傲慢。

8、真正的平等来自互相尊重,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你要创造让孩子批评你的机会。无论从体力还是从心理状态来讲,孩子都是弱者,你不能以大人的姿态去“管教”他。孩子最知道委屈是什么,你给他的委屈越多,他离你的距离就越远。你给孩子创造批评你的机会,就是要孩子知道他真的可以这么做,而且可以不必担心地这么做。等什么时候孩子真心觉得他实在找不出什么可以批评你的时候,你做“大人”做得就算是差不多优秀了。

二是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他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础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自己;你要塑造孩子,首先要塑造好自己。

父母是孩子健康体魄的抚育者,优秀品格的熏陶者,聪颖智慧的开发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家庭教育的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家长的素质。有学识有教养的父母,一般总是在知识和教养上对子女有严格的要求。再说,知识是相通的,知识可以迁移,知识可以转化,

父母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可以迁移为子女其他方面的特长。另外,具有高度文化水准的家庭的知识优势,不仅表现在父母身上,还表现在知识的广泛的社会联系上,他们在与朋友交往时,所研究的课题和知识的信息,会影响孩子。

因此,子女的成才,需要有一个知识的温床,父母的知识优势,为子女赢得优势的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注意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进入人生后,一些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都是在母亲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如站立、走路、说话、思维等等。母亲在教孩子掌握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必然要体现母亲的意志和性格。因此,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母亲性格和品德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孩子人生最初的印象,而其烙印是十分深刻的。母亲的影响通常要比父亲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多,孩子遇到问题往往向母亲提出,受到委屈也往往向母亲倾诉,孩子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等,也主要是受母亲的影响。根据专家研究,凡是大有成就的伟人,在童年时期,大多都受到良好的家教,是母亲塑造了他们。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孔母、孟母、岳母的故事,也都是反映着母亲的教育作用。因此要求母亲除了具备科学的喂养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品格、理性的教育方法和营造理想的发展环境。

四是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孩子教育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智力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起着巨大的影响,好的和不好


家庭教育讲座:如何做好家庭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级用_《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书》(下)(1-20单元 答案 附录)B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