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秦兵马俑》说课稿
明光市古沛中心小学 曹康乐
一、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秦兵马俑》是一篇文质兼美状物类的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学习本课要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说设计理念:
指导学生书本学习与多媒体、网络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感受兵马俑的特点,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文本,细细品味,感受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五、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班班通,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收集秦兵马俑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折服 鸟瞰 匀称 严峻 精美 端详 干练 等 2、指名读,齐读 3、过渡:。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2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可随手写下来。学生读后交流。
(1)、点击“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欣赏三维实景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品读语言,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走进意境,构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大量的图、文资料中全面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学习第4—9自然段
师:是啊!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
预设1:生回答不是的。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
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交流文中列举的兵马俑类型。(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2)引导:要求大家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多读一读,最后在全班交流。
①、学生在平台上看图文。
3
②、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兵马俑资料。
预设2:例:生:我要说的是将军俑,该生把第四节读了一遍。
生:我通过看图文资料知道了将军俑是威风凛凛,沉着镇定。 师: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真是神气啊!
生:作为一个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这个将军俑真是威风凛凛,神态自若。
师:大家说的真好,你们能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生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并请同学评价。
师:是啊!秦兵马俑中的将军俑威风凛凛、指挥若定,大将之风昭然若显。在他的带领之下,所带的军队是所向披靡。在这么多的军俑之中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生: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生自学第5节
A选择学习武士俑的举手。
B谁来说说体会?还有吗?读出体会也可以。
C现在想介绍武士俑的起立——齐读(评价: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4
还有交流其他兵马俑的吗?
第6:骑兵俑(能骑善射、勇猛无比) 第7:车兵俑(忠心耿耿) 第8:弓弩手(箭术高超) 第9:马俑(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喜好不同,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等特点不同,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学生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3、学习第10自然段
(1)、引导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兵马俑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走近—— ,似乎—— 。
(2)、读后师引导说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
(3)、生点击视频,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老师同时配上电影《英雄》主题曲的音乐。
(4)、看完后老师深情的描述导入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