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学内容和授课所采用的分析模型,简要描述并说明“强制”与“合意”之间的组合关系。 回答:
“强制”会造成使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问题的制度成本,“合意”则能够减少这种成本。司法制度安排的关键是把强制与合意进行适当的组合,使得解决纠纷的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为此,中国式机制设计的特色是在审判过程中加强了讨价还价环节,以便人们在强制与合意之间反复寻找均衡点,从而形成或者恢复关系结构的和谐。
处理纠纷和司法决定的均衡点在解纷需求曲线与利用成本曲线的交叉点E(C0,F0)上,即强制与合意达成平稳协调或者最佳组合之时。 3
名词解释:“差序格局” 回答:
在中国文化的认识框架里,人是生存在社会关系之中有亲子关系、夫妇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终其一生,人都是关系性存在而不是原子化的。这是一种社会学观念,不同的关系是有亲疏远近的差别的,费孝通先生把这种关系距离定义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4
试对以下观点进行评析。“如果法官能够自由裁量很多事情而不受到制度上的约束,那么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权利都处于危险之中” 回答:
我同意这句话所表述的观点。如果法官能够自由裁量很多事情而不受到制度上的约束,会使得司法的任意性大幅度增加,法律的实效性就会大幅降低,对判决的预测也有可能因此落空。失去了程序公正原则、对话性论证的逻辑严密原则等制度上的约束,法官在行使裁量权时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法律和审判会失去权威性,因而我们每个人的权利都处于危险之中。
第五周诉讼的道德化与技术化
1 、根据授课内容,关于小悦悦一案,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此案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冷漠大众的反思
B、 根据有关法律,那18个视而不见的路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C、 中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不包含对见义勇为行为免责的相关规定 D、 此案从另一侧面展现了法律、社会、道德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 参考答案: B、
2 、在许云鹤案中,法院在认定事实方面存在最大的问题是: A、 法院没有考虑王老太太是否对自己的损害有过错 B、 法院没有考虑王老太太的损害是否与许云鹤驾车的行为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
C、 法院没有考虑许云鹤是否存在酒后驾车现象 D、 法院没有考虑许云鹤是否存在撞人的主观恶意 参考答案: B、
3 、下列选项所列举的责任重,不适于无过失责任原则的是: A、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因汽车制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 B、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C、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 D、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高空坠物致人损害 参考答案: D、
4 、关于民法中的过失责任法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过失责任以当事人有过失为承担责任的原则 B、 过失责任的运用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C、 在过失责任的司法运用中,法官不可以以常理来进行过失推论
D、 如果被告针对原告的请求提出了反证,只要反证成立,那么过失推论就无从成立
参考答案: C、
5 、在彭宇案中,假定造成老太太受伤的原因真是彭宇所造成,那么 A、 彭宇无论如何都应当承担完整的责任
B、 如果老太太违规穿越马路,则彭宇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C、 有可能出现所谓“混合过失”的情形
D、 如果双方都没有过失,则应当按照平等原则进行裁判 参考答案: C、 6 、根据彭宇案的案情,下列哪一选项不应当属于法官在分配事故责任前应考虑的事实:
A、 法官需要考虑加害人是不是充分履行了法律上的注意义务 B、 法官需要考虑受害人是不是充分履行了法律上的注意义务 C、 法官需要考虑当事人双方是否能够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D、 法官需要考虑当事人双方有没有注意防止损害的继续扩大 参考答案: C、
7 、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责任分配原理,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依据因果关系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B、 它是依据过失行为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C、 它是依据特别规定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D、 它是依据抽象价值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参考答案: D、
8 、彭宇案所引起的全国性的“蝴蝶效应”不包括: A、 人们对现行司法制度的反思 B、 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争议
C、 社会上出现了“先存证,再救人”的现象 D、 使得中国的司法改革走上了正轨 参考答案: D、
9 、彭宇案中法官的裁量和说理清楚地表明:
A、 在中国司法系统中,法官的自由裁量受到法条的严格约束 B、 法官试图通过裁量弘扬某种利他主义精神
C、 法官的判决书的论证于学理上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D、 判决书中四六开的责任分配于法有据 参考答案: B、
10 、在彭宇案中,彭宇找来为其作证的证人证言不属于: A、 言辞证据 B、 反证 C、 间接证据 D、 传来证据 参考答案: D、
11 、过失盖然性推定在民事诉讼法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 A、 要减轻负有举证责任的加害人一方的责任 B、 要减轻负有举证责任的受害人一方的责任 C、 要减轻必须进行自由裁量的法官的责任 D、 要增加负有举证责任的受害人一方的责任 参考答案: B、
12 、在彭宇案的审理中,法官在判决论证中没有给出的理由是: A、 从常理分析,撞人者一般都会主动地去救助被害人
B、 从常理分析,如果被告人是见义勇为,应当去抓住真正的施害人 C、 根据社会情理,被告人应当在原告家属到场后自行离开而不是一同送往医院 D、 被告人一定是因为逃走不成才希望通过帮助被害人的行为减轻责任 参考答案: D、 1
根据授课内容与民法的责任法理,说明彭宇一案判决说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回答:
法官强调常理、社会情理并由此推论彭宇可能具有过失,而完全忽视了民事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时必须奉行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完全忽视了不能履行举证责任的一方不得不承担不利后果的处理技术。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官似乎在昭示一个更高的道德标准,即便对这次意外事故双方都没有过错,那被告也不得不按照四六开的比例分担损失。在被告已能提出比较充分的间接反证也就是提出能合乎逻辑地证明事情不是这样的证据或证人,那么这种过失推定就无从成立。彭宇找到在他身后的乘客作为证人,这就是有力的间接反证。法官既不理睬“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也不理睬间接反证可以推翻过失推定的技术标准。他要